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上部较粗壮,向下延伸细长。
花茎铺散或上升,长8-30厘米,伏生疏长柔毛或微硬毛。
基生叶为5出掌状复叶,连叶柄长3-12厘米,伏生疏长柔毛及微硬毛;小叶片倒卵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深裂至中脉,每边有2-4个带形裂片,长0.5-1.5厘米,宽约0.8-1毫米,顶部急尖或渐尖,上面伏生疏柔毛或几无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沿脉伏生白色长柔毛;茎生叶1-3,小叶3-5分裂,与基生叶相似,唯叶 柄向上逐渐缩短;基生叶托叶膜质,深褐色,被疏柔毛或几无毛,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卵状披针形,全缘或有1-2齿,下面密被伏生柔毛。
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有花3-12朵,花梗长0.5-1厘米,外被伏生长柔毛;花直径0.8-1厘米;萼片三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副萼片带状披针形,顶端渐尖,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外面伏生长柔毛;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微凹,比萼片长或近等长;雄蕊约20 枚;心皮多数,花柱近顶生,基部膨大,柱头稍扩大。
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500-3150米的草原、河滩、山谷,冲积平原。
分布范围
产于甘肃、青海、新疆。
近种区别
本种与羽裂密枝委陵菜P. virgata Lehm. var. pinnatifida (Lehm.) Yu et Li相近但后者小叶边缘裂片宽阔,且为三角形、三角状带形或长圆形,可以区别。
栽培技术
气候土壤
宜温和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整地
播种前翻耕土地1-2次,并施厩肥或堆肥,作畦宽约1.5m。
种植
3月下旬,在畦面开沟,深6-7cm,沟距18-21cm,然后将种子与细土混和,疏播在沟中,覆土一层,浇水。
田间管理
播种后约3周出苗,当苗高3-6cm时匀苗,使每株相距12-15cm。以后每隔15天左右,除草松土1次。追肥第1次在幼苗期,第2次在生长花蕾前,前者以氮肥为主,后者以磷钾肥为主。干旱严重时须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