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植株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根
根茎粗壮,直径可达2厘米,黄褐色。
茎
茎细弱,具条棱,多少被伏贴的柔毛。
叶
羽状复叶有12-19片小叶,长4-8.5厘米;叶柄长1-2厘米,向上逐渐变短;托叶离生,狭披针形,长4-6毫米,下面疏被柔毛;小叶宽卵形或长圆形,长7-20毫米,宽3-8毫米,顶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凸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粉绿色,疏被白色伏贴柔毛。
花
总状花序腋生,生3-13花,疏松;总花梗通常较叶长;苞片小,披针形,长1-2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萼钟状,长约4.5毫米,被稀疏白色柔毛,萼齿狭披针形,长约为萼筒的一半,毛稍密。
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长8.5-12毫米,宽4-8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渐狭成瓣柄,翼瓣与旗瓣近等长,瓣片长圆形,具与瓣柄近等长的耳,瓣柄较瓣片略短,龙骨瓣明显较旗瓣、翼瓣长,长达15毫米,瓣片半卵形,具短耳;子房无毛,具长柄。
果
荚果倒卵形,长约9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有尖喙,无毛,有网纹,果颈远较荚果长;种子2-4颗。
花果期
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1600-3700米的山坡、灌丛、林下及沟谷中。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模式标本采自甘肃。
主要价值
医药:全草用于利尿,愈合血管;外用治创伤《青藏药鉴》。
塞色:全草治“木呆”病,血管破裂,痢疾;鲜草外用治疮疖肿毒,疮伤《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