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版本一
灌木,高1-2米;嫩枝纤弱,具沟槽,扁圆形,密被星状长柔毛,或被毛渐脱落至完全无毛,老枝圆柱形,紫红色,直立或有时蜿蜒状。幼枝密被星状柔毛。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叶互生,纸质,有时侧枝最下两叶近对生而较大,椭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1厘米,宽3-3.5厘米,顶端急渐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当年生小枝的嫩叶两面均无毛至密被褐色或灰色星状柔毛,侧脉每边5-6条,第三级小脉网状,两面均明显隆起;叶柄长1-2毫米,密被黄褐色星状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5朵,下部常单花腋生,长3-4厘米;花序梗和花梗均密被灰黄色星状短柔毛;花白色,长1.2-1.5(-2)厘米;花梗长8-15厘米,花后常向下弯;小苞片钻形,长2-3毫米,生于花梗近基部,密被灰黄色星状短柔毛,易脱落;花萼杯状,膜质,高4-5(-8)毫米,宽3-4(-6)毫米,外面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和星状短柔毛,萼齿5,三角形或钻形,边缘有时具褐色腺点;花冠裂片膜质,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5毫米,宽2.5-3毫米,外面密被白色星状短柔毛,边缘狭的内折或有时同一花中1-2裂片边缘一边内折,另一边平坦,在花蕾时作镊合状排列或呈稍内向覆瓦状排列,花冠管长3-4毫米,无毛;雄蕊长9-15毫米,花丝下部联合成管,上部分离,分离部分的下部密被长柔毛,上部无毛,花药长圆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花柱较花冠长,被毛。果实倒卵形或近球形,长6-8毫米,直径5-7毫米,外面密被灰色星状短柔毛,果皮厚约0.5毫米,平滑。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版本二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树皮褐色。叶矩圆状椭圆形至椭圆形,稀矩圆状倒卵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仪具1-3毫米的短柄。花长13-15毫米,单生或2-6朵成总状花序或因小枝上部叶片退化而似成圆锥花序;花冠裂片5,长8-11毫米,在花蕾中作镊合状排列。果球形至卵形,长8-13毫米;种子表面微具皱纹。本种是一多类型的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西至湖北、贵州。生杂木林或灌丛中。湖北、四川的垂珠花S.da-syanthaPerk.和本种的区别仅种子表面具深皱纹。湖北、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的灰叶野茉莉S.calvescensPerk.和本种的区别仅叶下面生灰白色星状绒毛。
着花3-5朵,下部常单花腋生,花白色。核果倒卵形或近球形。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喜生长在丘陵避风坡面较肥沃的红壤上,较耐旱。白花龙于春、夏季开白色花朵,簇生于枝顶,不时逸出香气,色、香俱佳。宜地栽点缀庭园或成片栽于山坡。
分布范围
产安徽、湖北、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四川等省区。生于海拔100-600米低山区和丘陵地灌丛中。
采集信息
中文种名 | |
拉丁学名 | Styrax faberi |
科名 | 安息香科 |
采集时间 | 2010年10月01日 |
采集地点 | 湖南省湘潭县法华山 |
采集人 | 严岳鸿 |
采集样品类型 | 种子、果实、 |
引种材料类型 | 种子、 |
生活型 | 小乔木、 |
生态环境 | 灌丛、 |
土壤 | 黄壤 |
地形 | 山地、 |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 牡荆、青蒿、檵木、博落回、野菊 |
花颜色 | 白色 |
果实颜色 | 绿色 |
种子颜色 | 黑色 |
茎颜色 | 棕色 |
叶子颜色 | 绿色 |
果期 | 9-10月 |
分布 | 普遍、 |
品种分类
所包含的亚种、变种、变型或栽培变种:
抱茎叶白花龙:拉丁学名:var.amplexifoliaChunetHowexS.M.Hwang
苗栗白花龙:拉丁学名:var.matsumuraei(Perk.)S.M.Hwang
模式标本
采自广东广州。
详细内容
白色的花儿,没有暖色调的花儿鲜艳夺目,素花朵朵,独自在一隅绽放,淡淡的散发幽香,如诉淡淡清愁。
白花龙(StyraxfaberiPerk.)隶属安息香科安息香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纤弱,密被星状柔毛,老枝圆柱形,紫红色,直立或蜿蜒状。叶互生,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总状花序顶生,着花3-5朵,下部常单花腋生,花白色,小苞片钻形,花萼杯状。核果倒卵形或近球形。白花龙花期于春、夏两季,适宜庭院栽种做点缀。种子油可以用来制肥皂和润滑油,根可治胃脘痛,叶可用于止血、生肌、消肿。
主要价值
白花龙在春季、夏季开白色花朵,簇生在枝顶,不时逸出香气,色与香俱佳。宜地栽点缀庭园或成片栽在山坡。种子油可制肥皂与润滑油。根可用于治胃脘痛;叶可用于止血和生肌、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