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木质藤状灌木;当年生小枝浅褐色。叶椭圆状披针形,背面浅黄色或灰黄色。榕果球形,直径1-1.2厘米,顶生苞片脐状突起,基生苞片三角卵形,长约2-3毫米;总梗长不超过5毫米。
分布范围
产广东(仁化、阳山、信宜)、广西(兴安、大瑶山)、福建(太宁)、江西(遂川、大瘐、井冈山)、浙江、台湾、贵州、四川、云南、西藏。日本(琉球)、朝鲜也有。
本种提示
本变种仅分布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地区(600-1200米),Corner记载于缅甸、印度东北部(阿萨姆)、不丹、锡金至我国西藏(包括《西藏植物志》的记载),可能均系var.luduccaf.sessilisCorner的误定。本变种特征为叶背网脉不明显或仅微突起,无褐色毛;榕果无总梗(0-4毫米),径大于7-10毫米,近球形,顶生及基生苞片均短于2-4毫米。
主要价值
【功效分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小儿惊风;胃痛;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