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 (-15) 米;枝灰色或灰褐色,有凸起的小瘤状皮孔,无毛或有时稍被褐色簇状毛。冬芽有1-2对卵状披针形的鳞片。叶革质,椭圆形至矩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有时近圆形,长7-20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而钝头,有时钝形至近圆形,基部宽楔形,稀圆形,边缘上部有不规则浅波状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两面无毛或脉上散生簇状微毛,下面有时散生暗红色微腺点,脉腋常有集聚簇状毛和趾蹼状小孔,侧脉5-6对,弧形,近缘前互相网结,连同中脉下面凸起而显著;叶柄长1-2 (-3) 厘米,无毛或被簇状微毛。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侧生短枝上,宽尖塔形,长 (3.5-) 6-13.5厘米,宽 (3-) 4.5-6厘米,无毛或散生簇状毛,总花梗长可达10厘米,扁,有淡黄色小瘤状突起;苞片长不足1厘米,宽不及2毫米;花芳香,通常生于序轴的第二至第三级分枝上,无梗或有短梗;萼筒筒状钟形,长2-2.5毫米,无毛,萼檐碟状,齿宽三角形;花冠白色,后变黄白色,有时微红,辐状,直径约7毫米,筒长约2毫米,裂片反折,圆卵形,顶端圆,长2-3毫米;雄蕊略超出花冠裂片,花药黄色,矩圆形,长近2毫米;柱头头状,不高出萼齿。果实先红色后变黑色,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8毫米,直径5-6毫米;核卵状椭圆形,浑圆,长约7毫米,直径约4毫米,有1条深腹沟。花期4-5月(有时不定期开花),果熟期7-9月。
产福建东南部、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和广西。生于山谷密林中溪涧旁蔽荫处、疏林中向阳地或平地灌丛中,海拔200-1300米。也常有栽培。印度东部、缅甸北部、泰国和越南也有分布。
本种最初系根据英国 Wormleybury 的栽培植物描写的,种子来源于中国。为一习见栽培的绿化树种,木材可供细工的原料。根和叶入药,广东民间以鲜叶捣烂外敷治跌打肿痛和骨折;亦作兽药,治牛、猪感冒发热和跌打损伤。
生长环境
适宜地区
华东地区、华南地区
生长习性
耐荫、喜光植物。喜温暖、阳光。稍耐阴,不耐寒。
生长类型
灌木类,常绿阔叶灌木
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浙江(普陀、舟山)和台湾。长江下游各地常见栽培。日本和朝鲜南部也有分布。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全国最大的珊瑚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万余亩,其中北仑海景园林专业合作社就种植一千多亩,带动邻村农民种植四千多亩,是全国最集中的珊瑚村种植基地。
各地庭园有栽培,作绿篱。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亦有栽培。法国冬青是重要的园林造景树种,又因具有耐火、滞尘等特点,故也被应用于防火林带及厂区绿化。可作森林防火障,木材细软,做锄柄等很好。抗有毒气体。
繁殖方法
繁殖栽培以扦插繁殖为主,也可播种繁殖 。
扦插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灌良好的地块。清除草根、石块后,整成1——1.2米左右的高畦,用10%吡虫啉1000倍加5%代森锰锌1500倍浇施,清除地下害虫与有害病菌。苗床整平后,用铁锹拍平,浇上10%腐熟稀人粪尿,再住床面亡铺一层过筛的焦泥灰或黄泥土,厚度约5厘米即可。 扦插宜浅不宜深,小枝分株扦插平截面向下,深度以母株入土1厘米为宜;大枝扦插的深度为下一茎节插入上中1厘米,插穗与地而成45度左右倾斜,浅插斜插有利于插条提前生根成活。扦插后要把插穗周围的土壤压实并随即浇一次透水,使插穗下部与土壤贴实。扦插的行距一般为12——15厘米,株距6——8厘米。扦插时,插穗上的叶片不宜留得过多,也不宜全部剪除,下部叫叶片可全部连叶柄剪去,上部留2片叶,再根据叶片的大小,每个叶片冉剪上1/2至2/3,减小水分与养分的过多消耗。
主要价值
绿篱及绿雕,各地庭园有栽培,作绿篱。阻挡尘埃、吸收多种空气中有害气体、降低种植环境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