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茎高8-28厘米,与叶柄密被反曲的白色短柔毛,并常混生少数长柔毛,自下部分枝或不分枝。
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近五角状圆形,宽3.3-5.8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通常三深裂,深裂片线形,宽2-3.5毫米,侧全裂片扇形,二至三回细裂,表面被短伏毛,背面有较长的柔毛;叶柄长7-13.5厘米,基部有狭鞘。茎生叶渐变小。
伞房花序有1-5花;苞片叶状,有鞘状短柄,长2-4厘米;花梗长3-6厘米,密被反曲而贴伏的短柔毛;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5-12毫米;萼片蓝色或蓝紫色,倒卵状椭圆形,长2-2.5厘米,外面密被短柔毛,距钻状圆筒形,长2.4-2.8(-3.4)厘米,基部粗3-4.5毫米,直或稍向下弯曲;花瓣蓝色,顶端圆形;退化雄蕊蓝色,瓣片狭倒卵形,顶端齧蚀状、微凹或二浅裂,腹面有黄色髯毛;花丝疏被短毛;心皮5,子房密被柔毛。9-11月开花。
近种区别
该种的心皮5个而近蓝翠雀花,但叶的末回裂皮数目较少,较宽,萼距近圆筒形,不呈钻形,退化雄蕊的瓣片较狭,狭倒卵形而与后者有别。
主要变种
粗裂宽距翠雀花(变种)Delphinium beesianum var. latisectum W. T. Wang
与宽距翠雀花的区别:叶分裂程度较小,小裂片较宽,狭长圆形或披针形,宽3-7毫米。退化雄蕊的瓣片不分裂或二浅裂。分布于中国云南(贡山)、西藏(昌都)。生海拔3500-4700米间山地。
辐裂翠雀花(变种)Delphinium beesianum var. radiatifolium (Hand. -Mazz.) W. T. Wang,
与宽距翠雀花的区别:叶的中央全裂片和侧全裂片的二回裂片通常不分裂,线形或长圆状线形,宽1.2-3.5毫米,偶而有1-2枚小裂片;萼片基部密被长柔毛。退化雄蕊的瓣片二裂。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部(察雅)、四川西部(道孚、康定和理县等地)。生海拔4200-4800米间高山草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乾宁。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500-4600间山地草坡或多石砾处。喜凉爽通风、日照充足的干燥环境和排水通畅的砂质壤土。耐旱植物,喜光植物。阳性,耐半阴,性强健,耐干旱,耐寒,喜冷凉气候,忌炎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丽江以北)、四川西南部(贡噶山)。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翠雀花花形别致,色彩淡雅。或丛植,栽植花坛、花境,也可用作切花。
药用价值
全草及种子可入药治牙痛。茎叶浸汁可杀虫【藏药】底木萨:全草治疗腹泻,寒热痢疾,“黄水”病,疮痈《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