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亚属 山茶 或略 无毛 薄壳
薄壳红山茶

薄壳红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为我国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等地。 中文学名薄壳红山茶 拉丁文名Camellia tenuivalvis H. T. Chang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侧膜胎座目   亚目山茶...

  • 中文学名薄壳红山茶
  • 拉丁文名Camellia tenuivalvis H. T. Chang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侧膜胎座目  
  • 亚目山茶亚目 
  • 山茶科
  • 亚科山茶亚科
  • 山茶族 
  • 山茶属  
  • 亚属山茶亚属 
  • 薄壳红山茶

形态特征

灌木,高1.5-2米,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卵形或长圆形,长5-7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或略钝,基部阔楔形或略圆,上面干后深绿色,发亮,下面黄综色,无毛;侧脉4-5对,与网状小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明显,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5-7毫米。花红色,直径4-5厘米,1-2朵生于枝顶叶腋,近无柄;苞片及萼片8-9片,革质,长1.3-3毫米,内侧4-5片被灰白色绢毛,外侧4-5片无毛;花瓣7片,阔卵形,长2.5-3厘米,基部相连约7-8毫米,无毛;雄蕊长1.5厘米,花丝管极短,长仅1-2毫米,游离花丝长1-1.3厘米,均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1厘米,3爿裂开,果爿厚1-1.5毫米,木质,每室有种子1个,宿存中轴长6-8毫米。花期1月。本种和怒江红山茶近似,但嫩枝无毛,叶长圆状披针形,花较大,花瓣7片,长2.5-3厘米,花丝管极短,果爿极薄,易于区别。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460米的疏林中。

分布范围

四川会理县龙肘山一带。

物种区别

它和寡瓣红山茶也近似,两者同属红山茶但后者叶片披针形或狭长圆形,先端尖长。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