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偃伏梾木为落叶灌木,高2~3m,枝条血红色或鲜红紫色。单叶对生,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1.5~2.0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叶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侧脉5对,脉腋簇生小乳头、长柔毛。聚伞形花序,直径3~6cm,有小花50-70朵;花白色,花瓣4,长3mm。核果白色,球形,直径约8mm;种子暗灰色,表面光滑,呈扁球形。
生长环境
偃伏株木是较喜光的,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苗木生长旺盛,高生长是庇阴下的1.5倍,并提早1a开花。根系发达,抗旱、耐寒性强,无病虫害,偃伏株木1年生播种苗无冻害(未采取防寒措施),翌春适时抽芽展叶。
分布范围
原产美国内华达山脉至锡斯基尤、特里尼蒂、新墨西哥、阿拉斯加及加拿大的纽芬兰。常见于海拔2700m以下的针叶林山地、沿河两岸、山沟旁及开旷湿润的地方生长,此种分布地区广,但生境较窄小、较潮湿的环境是其引种成功的关键。1982年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首次从加拿大引进偃伏株木,经7a试验研究,证明该种确是一个可四季观赏的优良树种。1989年长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又从黑龙江省再次引种,经过17a观察研究,在吉林省长春市引种获得成功。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秋播:采种后于当年9月播种;
春播:种子经室内常温下贮藏8个月后,于翌春采用不同处理进行播种。播种方式均为条播,播后按正常管理,种子经低温处理后的幼苗高生长明显高于不经低温处理的幼苗;在低温处理前,用冷水浸种的效果优于用40"C温水浸种,其成苗率高、生长量大。
扦插繁殖
扦插试验采用荫棚插床,扦插基质为细河砂啪,砂厚6cm,砂下为10cm厚腐殖土。扦穗分上、中、下部3种。硬枝扦插于4月末至5月上旬进行,嫩枝扦插6月末至7月中旬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硬枝扦插生根力比嫩枝扦插强,扦插成活率高,移栽成活率及高生长量均高于嫩枝扦插苗。不论是硬枝扦插还是嫩枝扦插,均以由枝条中、上部取的插穗生根成活率高;而以枝条中、上部位的硬枝扦插成活率最高,达84.3%。偃伏株木是较易生根的树种,扦插后10~20d即可生根,生根部位为皮部生根。
栽培方法
播种苗当年留床,翌春移栽。硬枝扦插苗扦插在当年雨季进行移栽,移栽前揭开塑料膜晾床5~7d;嫩枝扦插苗在原插床内越冬,翌春移栽,栽前揭膜晾床7~10d。移栽采用床作或垄作,株距60~70cm,栽时留足水,待缓苗后,中耕除草2~3次,移栽当年苗高达1.2m左右,经1~2a的培育播种苗及扦插苗均可用于绿化。
主要价值
本种的观赏要点不在于它的花,而在于它冬季鲜亮的枝干色彩,可在水边湿地形成较为丰富的景观效果。枝条是编织业的优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