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幼枝 杂见 芸香 锈色 高约
亮叶山小橘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夏、秋开白色小花,花近无梗。小浆果肉质, 中文学名亮叶山小橘 拉丁文名Glycosmis lucida Wall. ex Huang 门种子植物门 纲...

  • 中文学名亮叶山小橘
  • 拉丁文名Glycosmis lucida Wall. ex Huang
  • 种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芸香
  • 亚目芸香亚目
  • 芸香科
  • 亚科柑橘亚科
  • 山小橘属
  • 亮叶山小橘
  •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及以西各地(景洪、勐腊、景东、澜沧等地)。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夏、秋开白色小花,花近无梗。小浆果肉质,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径约7毫米,淡红色或较深,略通明。

小乔木,高3-5米。嫩枝淡黄绿色,略呈两侧压扁状,无毛。叶有小叶3-5片,偶有6片,稀兼有单小叶,小叶柄长2-8毫米,腹面凹陷呈小沟状;小叶长椭国形或有时披针形,长7-18厘米,宽3-6厘米,顶部长渐尖或尾状渐尖,顶端钝,基部短楔尖,全缘,不规则浅波浪状,干后淡黄绿色,略有光泽,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稍凹陷呈小沟状,侧脉每边8-11条,干后在叶背颇明显凸起。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4厘米,花颇多;花序轴及花梗被甚早脱落的褐锈色微柔毛,花梗甚短;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常有细缘毛;花瓣长约5毫米或稍更长,宽2-3毫米,较迟脱落,有油点;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线形,中部以下较宽,顶部突狭尖,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圆柱状或短棒状,散生干后明显凸起的油点,花柱比子房略纤细但甚短且界限不明显,柱头约与花柱等粗果阔椭圆形或卵形,橙红色,长10-14毫米,宽8-12毫米,通常有1种子。花、果期几乎全年,盛花期1-3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900-1400米山地杂木林中,湿润地方较常见。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及以西各地(景洪、勐腊、景东、澜沧等地)。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主要价值

【来源】为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山小橘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以根、叶和果实入药。夏季采叶,鲜用或阴干。根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阴干。深秋摘果,用开水烫过再晒干。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肿痛。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