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humili jamasakura prunus 矮樱
矮樱

  矮樱(学名:Prunus jamasakura f.humili)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1.8米至2.5米,冠幅1.5米至2.8米,枝条幼时紫褐色,老枝有皮孔。矮樱观赏效果好,生长快、繁殖简便、耐修剪,适应性强等特点。矮樱一...

  • 中文学名矮樱
  • 拉丁文名Prunus jamasakura f.humili
  • 蔷薇科
  • 李属
  • 分布区域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等地

形态特征

叶片倒卵状椭圆形,中部渐宽,先端短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花与叶同时开放,1~2朵生于叶脉,花瓣白色或微带红色,直径1.5厘米。花期4月。矮樱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其叶片呈紫红色,亮丽别致,树形紧凑,微型盆景。矮樱适应性强,在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土、沙壤土、轻度粘土上生长良好,耐修剪,半阴条件仍可保持紫红色。而紫叶矮樱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单生,中等偏小,淡粉红色,花瓣5片。微香,雄蕊多数,单雌蕊,花期4-5月。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其叶片呈紫红色,亮丽别致,树形紧凑,叶片稠密,整株色感表现非常好。紫红色在整个叶片生长周期中稳定,是优于其它紫叶植物的突出特点之一,紫叶矮樱自新生叶片到落叶自始至终显紫红色,树冠整体颜色分布均匀,季节差异小。

生长环境

矮樱习性 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耐寒、耐旱,忌积涝。矮樱适应性强,耐寒能力较强,在辽宁、吉林南部,小气候好的建筑物前避风处,冬季可以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轻度粘土上生长良好。抗病力强,很少有病虫危害,极耐修剪,半阴条件仍可保持紫红色,根系特别发达,吸收力强,对水、肥条件要求不严格,在于旱、瘠薄以及矸石土产地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

主要价值

矮樱观赏效果好,生长快、繁殖简便、耐修剪,适应性强,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常用植物之一。用途:园林观赏、环境美化。

繁殖方法

矮樱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繁殖,嫁接砧木一般采用山杏。山桃,以杏砧最好。春、秋季采用切接,夏、秋季采用芽接;扦插生根率达85%,成活率可达80%。紫叶矮樱具有蔷薇科植物的一般生物学特性,萌蘖力强,故在园林栽培中极易培养成球型或绿篱,通过多次摘心形成多分枝,冬季前剪去杂枝,对徒长枝进行重截。盆栽花谢后换盆,剪短花枝,只留基部2-3芽,可以用截于蓄枝法造型,对主干、主导枝及时攀扎,多见阳光。6月下旬盆栽控制水肥,注意造型,促进枝条充实。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