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mallotus paniculatus 叶柄 星状 白匏仔
白匏仔

白匏仔(学名: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nell.-Arg.)大戟科植物,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15m。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单叶互生。产于日本等。 中文学名白匏仔 拉丁文名Mallotus p...

  • 中文学名白匏仔
  • 拉丁文名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nell.-Arg.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大戟科
  • 白背叶属
  • 白匏仔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15m。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8cm,密被白色星状毛;叶阔卵形,长4.5~23m,宽3.5~16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掌状脉3条。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状花序,顶生,长15~30m,被黄褐色绒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长,外面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镊合状排列;无花瓣;花盘无腺体;雄蕊多数,花丝分离,花药2室;雌穗状花序不分枝,顶生或侧生,略比雄花序短,约15mm,果时圆柱状;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形,长3~4mm,外被星状绒毛;无花瓣;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柔毛,3~4室,花柱上短,基部连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状毛。果序圆柱形,长2.5~15m以上,直径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状软刺和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绒毛,软刺长2~6mm,种子近球形,黑色,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产野桐是台湾平地至低海拔山麓及丛林中最常见的树种,常大量发生于二次林中,喜阳光充分照射之向阳处。

分布范围

分布日本。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野桐因其随处发生,生长迅速,虽树形不佳,但可供水保持植物;其木材轻软以前曾经充做制造木屐,或线香之材料。

药用应用

胃痛,痢疾,子宫脱垂,中耳炎,水肿,老人视力减退,肾亏,小儿发育不良。木材可供制木屐,器具及作炭材等。原住民以白匏仔预测台风是否会来临。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