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乔木,高5~6米;小枝通常下垂,有隆起的节,幼时具钝4棱,稀锐4棱或具狭翅。叶形状变异大,阔椭圆形、矩圆形至倒卵形,长4~7厘米,宽2~4厘米,顶端钝尖或圆形,基部渐狭而下延成一短宽的柄,中脉在两面稍凸起,侧脉纤细,不明显;叶柄极短,有时不显著。花具短而粗壮的梗;萼筒平滑无棱,浅杯状,果时碟形,裂片平展,通常6,内面绿色或黄白色,比萼筒长,花瓣条状披针形,暗红色,长1.8~2厘米,宽0.25~0.3厘米;花丝粉红色或上部白色,下部红色,长2.5~3厘米;花柱长3~3.5厘米,柱头头状。成熟的果实直径4~5厘米。花期冬季,果期春夏季。
生长环境
耐低温,能忍受偶然性的轻霜(最低温度可达-2~-4℃);耐水淹,对土壤适应性强,土质质地由粉壤到粘土均能正常生长。种植种群一般为集群分布,防风防浪效果很好。
为千屈菜科海桑属下的一个种,是旧大陆热带及亚热带红树林中常见的红树种类之一,北起自海南岛、菲律宾群岛;南至澳洲北部;西起自非洲、东至马来群岛等海岸淤泥沼泽地带中均有本种分布。
泰国安帕瓦水上市场有见大片海桑林,是亚洲萤火虫主要栖息地之一,泰国安帕瓦萤火虫故乡之名,因此而得。
分布范围
产海南琼海、万宁、陵水;生于海边泥滩。分布东南亚热带至澳大利亚北部。
保护现状
物种现状
濒危种。为发现的稀有物种,分布区极狭小,仅有5株,树高8米的仅有1株,其基围2.3米,树冠扩展,其余株比较矮小,散生于林缘。公于海南辩证齐县海边的红树林内,林地距离低潮线80~100,粮有时地面高有线20~30厘米。
保护价值
为我国特有种,植株数量极少,因其盐生性和适应干旱生理的特殊形态结构,对今后研究盐生植物树林的植物区系有科学意义。
保护措施
建议有关部门挂牌保护现植株,严禁砍伐,并加强苗造林,以名绝灭。
栽培要点
种微小,被痧冲失,帮庆然系殖率代,在林地极少看到幼苗。人工育苗时先从成熟的浆果中取出种子,冼净后播地苗诃,待苗高10~15厘米时便可移植。
海桑属
属名SonneratiaL.f.海桑属
描述海桑科,约5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海岸,其中海桑S.caseolaris(L.)Engler和杯萼海桑S.albaSmith2种,中国福建、广东亦有分布,见于滨海的红树林中。灌木或乔木;叶对生,全缘,革质;花大,顶生,单生或2~3朵聚生;萼革质,钟状,基部与子房合生,裂片4~8,宿存;花瓣4~8,线形,或缺;雄蕊多数;花盘碟状;子房近上位,10~20室,每室有胚珠多数;果为浆果,球形,为宿萼所包围。
所属科海桑科
分布量世界:5种;中国:2种
引种状况非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