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植株
落叶灌木,高达3(-4) 米,幼枝、叶柄及叶中脉常带紫色,后变灰黄色;幼枝无毛。
叶
叶纸质,卵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 (-13.5) 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至楔形,两面中脉有毛,上面散生暗紫色腺,下面基部中脉两侧常具白色长柔毛,边缘有短糙毛;叶柄长3-6毫米。
花
总花梗短于或稍长于叶柄;苞片钻形,长约等于或稍超过萼齿;杯状小苞包围2枚分离的萼筒,顶端为一由萼檐下延而成的帽边状突起所覆盖;萼齿小而钝,三角形或披针形,有睫毛;花冠白带淡红色或紫红色,长8-12毫米,内、外两面均有短糙毛,唇形,筒略短于唇瓣,基部具深囊;雄蕊稍伸出,花丝中部以下有毛;花柱比雄蕊短,全部有糙毛。
花期5月,果熟期8-9月。
果
果实紫红色至白色,直径4-5毫米,具1-2 (-4) 颗种子。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1200-1900 (-3000) 米的山坡和沟谷的灌丛或林中。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陕西和甘肃的南部、安徽南部(贵池)、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桑植)、四川北部(平 武)至东部和东南部及贵州东北部和西部(毕节)。
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