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麒瞵花(EuphorbiamiliiCh.desMoulins),又名虎刺梅、铁海棠、霸工鞭、金刚纂等,聚伞花序,花小黄绿色总苞星鲜红或桶红色,且长期不落;茎、叶富占乳汁,叶着生于嫩枝上,先端浑圆且有小突起、基部狭楔型;茎有棱沟线,上密生深褐色硬刺,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环境,不耐阴,否则枝叶生长过旺而导致不开花或少开花;耐高温,但不耐寒气温;在疏松、排水良好的腐叶上生长极佳。其花美色艳,花期长,花期从3月开到12月,但春季开花最多,足一种栽培容易、观花期长、病虫害少、观赏价值高的多浆植物。
形态特征
蔓生灌木。茎多分枝,长60-100厘米,直径5-10毫米,具纵棱,密生硬而尖的锥状刺,刺长1-1.5(2.0)厘米,直径0.5-1.0毫米,常呈3-5列排列于棱脊上,呈旋转。叶互生,通常集中于嫩枝上,倒卵形或长圆状匙形,长1.5-5.0厘米,宽0.8-1.8厘米,先端圆,具小尖头,基部渐狭,全缘;无柄或近无柄;托叶钻形,长3-4毫米,极细,早落。花序2.4或8个组成二歧状复花序,生于枝上部叶腋;复序具柄,长4-7厘米;每个花序基部具6-10毫米长的柄,柄基部具1枚膜质苞片,长1-3毫米,宽1-2毫米,上部近平截,边缘具微小的红色尖头;苞叶2枚,肾圆形,长8-10毫米,宽12-14毫米,先端圆且具小尖头,其部渐狭,无柄,上面鲜红色,下面淡红色,紧贴花序;总苞钟状,高3-4毫米,直径3.5-4.0毫米,边缘5裂,裂片琴形,上部具流苏状长毛,且内弯;腺体5枚,肾圆形,长约1毫米,宽约2毫米,黄红色。雄花数枚;苞片丝状,先端具柔毛;雌花1枚,常不伸出总苞外;子房光滑无毛,常包于总苞内;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头2裂。蒴果三棱状卵形,长约3.5毫米,直径约4毫米,平滑无毛,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柱状,长约2.5毫米,直径约2毫米,灰褐色,具微小的疣点;无种阜。花果期全年。
基本性质
分布范围: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广泛栽培于旧大陆热带和温带;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常见于公园、植物园和庭院中。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但怕高温,较耐旱,不耐寒。以疏松、排水良好的腐叶土为最好。若冬季温度较低时,有短期休眠现象。广泛栽培于旧大陆热带和温带;中国南北方均有栽培。
主要价值:全株入药,外敷可治瘀痛、骨折及恶疮等。主供庭植及盆栽种植。本种具有诸多园艺栽培类型,其中以苞叶黄白色的较为特殊(E.miliivar.tananarivaeLeandri),在我国极个别地方有栽培。
繁殖方式
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虎刺梅主要用扦插繁殖。整个生长期都能扦插,但以5-6月进行最好,成活率高,扦插虎刺梅最易成活。选粗壮枝条,长约10厘米至15厘米左右(要带3-4个叶节),擦干切口处流出的白浆,涂以草木灰,在阴凉处晾干2日至3日,使伤口处干燥后再插入素沙之中,浇透水,以后少浇,待盆土稍干时再浇,约经过50天至60天即能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