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carpinus polyneura 多脉鹅耳枥 披针 脉鹅耳枥
多脉鹅耳枥

多脉鹅耳枥(学名:Carpinus polyneura)为桦木科鹅耳枥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6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坡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中文学名多脉鹅耳枥 拉丁文名Carpinus polyn...

  • 中文学名脉鹅耳枥
  • 拉丁文名Carpinus polyneura Franch.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山毛榉目
  • 桦木科
  • 鹅耳枥属
  • 多脉鹅耳枥
  • 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陕西、湖北、福建、江西、四川、广东、浙江、湖南、贵州等地

形态特征

乔木,高7-15米,树皮灰色;小枝细瘦,暗紫色,光滑或疏被白色短柔毛。

叶厚纸质,长椭圆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或狭矩圆形,较少椭圆形或矩圆形,长4-8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长渐尖至尾状,基部圆楔形,较少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刺毛状重锯齿,上面初时疏被长柔毛,沿脉密被短柔毛,后变无毛,下面除沿脉疏被长柔毛或短柔毛外,余则无毛,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侧脉16-20对;叶柄长、5-10毫米。

果序长约3-6厘米,直径1-2厘米;序梗细瘦,长约2厘米;序梗、序轴疏被短柔毛;果苞半卵形或半卵状披针形,长8-15毫米,宽4-6毫米,两面沿脉疏被长柔毛,背面较密,外侧基部无裂片,内侧基部的边缘微内折,中裂片的外侧边缘仅具1-2疏锯齿或具不明显的疏细齿,有时近全缘,内侧边缘直,全缘。小坚果卵圆形,长2-3毫米,被或疏或密的短柔毛,顶端被长柔毛,具数肋。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1600米的山坡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陕西、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采自湖南南部的C.handeliiRehd.这种鹅耳枥,我们观察了保存于美国阿诺德树木园之模式标本的照相和碎片(叶、果苞及小坚果)以及该产区的标本,并结合原始记载和地理分布来判断,此种应是多脉鹅耳枥C.polyneuraFranch,故予以合并。

主要价值

该植物主要为药用,可制作中药。

中药名称

【药名】多脉鹅耳枥

【类别】活血散瘀药;利湿通淋药

【拼音】duōmàiéěrlì

中药基源

【科属】桦木科

【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多脉鹅耳枥的根皮。

【药用部位】根皮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500m的岩山丛林中。

【采收加工储藏】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洗净,鲜用或晒干!

中药基础

【性味】淡;性平。

【功效】活血散瘀;利湿通淋。

【主治】跌打损伤;痈肿;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变种

松潘鹅耳枥(变种)

CarpinuspolyneuraFranch.var.sunpanensis(Hsia)P.C.Li,stat.nov.CarpinussunpanensisHsia,北研丛刊2:180图14.1934;胡先骕,中国森林树木图志2:130.图版48.1948.

乔木,高约10米。叶卵形,长4-5厘米,宽2-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多为圆形或微心形,侧脉12-15对。小坚果无毛。

产于四川松潘。生于海拔约2000米的林中。

遵义鹅耳枥(变种)

CarpinuspolyneuraFranch.var.tsunyihensis(Hu)p.C.Li,stat.nov.——CarpinestsunyihensisHu,植物分类学报9(3):296.1964.

乔木,高约7米。叶较大,椭圆形,长6-9厘米,宽3.5-4厘米,侧脉15-16对。小坚果无毛或顶端疏被毛。

产于贵州遵义。生于海拔约1000米左右的林中。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