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5-3米,有时成小乔木状;枝条开展,小枝细瘦,暗红褐色,幼时被柔毛,不久即脱落。叶片稍厚,近革质,椭圆形至广卵形,长2.5-3.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多数圆钝或微凹,具小凸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上面常无毛,下面有白霜,具长柔毛或绒毛状毛;叶柄长5-7毫米,疏生长柔毛;托叶细小,线状披针形,微具柔毛,至果期脱落。花5-15朵成聚伞花序,总花梗和花梗稍具柔毛;花梗长2-5毫米;花直径7-8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有时在近基部稍有柔毛,内面无毛;萼片宽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无毛。内面无毛或仅先端微具柔毛;花瓣平展,近圆形,直径3-4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有极短爪,内面近基部处疏生细柔毛,白色;雄蕊20,稍短于花瓣,花药紫色;花柱2,离生,比雄蕊稍短;子房顶部密生柔毛。果实卵形,有时长圆形,直径6-8毫米,暗红色,常2核连合为一体。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石山上、丛林中或林缘隙地,海拔1300-3400米。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甘肃、四川、云南及西藏东南部。
主要价值
医药【藏药】果实治关节炎,黄水病,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滇省志》。
近种区别
钝叶栒子叶形和花序近似水栒子(C. multiflorus Bge.),惟叶片近革质,下面被毛,叶柄花梗均具柔毛,易于区别。
主要变种
钝叶栒子黄毛变种Cotoneaster hebephyllus Diels var. fulvidus W. W. Sm.
钝叶栒子灰毛变种Cotoneaster hebephyllus Diels var. incanus W. W. Sm.
钝叶栒子大果变种Cotoneaster hebephyllus Diels var. majusculus W. W. Sm.
钝叶栒子黄毛变种
叶片下面密被黄色绒毛;花梗和花萼也多少有密生平铺柔毛。
产云南。
钝叶栒子灰毛变种
叶片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或黄色绒毛;果梨形,长7-9毫米,红色,具2小核。
产云南丽江。
钝叶栒子大果变种
叶片厚而大,长25-40毫米,先端和基部近圆形或圆钝;花序和花形均较大;果实广梨形,长8-9毫米,宽约7毫米,深红色,2小核。产云南西北部,生山坡灌丛中,海拔3000-3400米。C. handel-mazzettii Klotz in Wiss. Zeits. Univ. Halle 12 (10): 766. 1963. 枝和小枝初被柔毛或绒毛,一年后脱落无毛,深紫色;叶片近革质。宽椭圆形或圆形,长10毫米,宽9毫米,先端圆钝稀微凹,上面初被疏柔毛,下面被薄层绒毛;叶柄长2-3毫米。花果均未见。产四川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