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为披散或匍匐状半灌木。茎分枝。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1-4厘米,宽0.8-3厘米,仅上面边缘和下面脉上生极疏的糙伏毛,主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基部有叶状总苞2;花两性,1-3朵生于枝端,淡紫色 花瓣5,长1-1.4厘米。果实稍肉质,不开裂,长7-9毫米,生疏糙伏毛。种子多数,弯曲。
为小灌木,长10-30厘米;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叶片坚纸质,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3-5基出脉,叶面通常仅边缘被糙伏毛,有时基出脉行间被1-2行疏糙伏毛,背面仅沿基部脉上被极疏糙伏毛,侧脉互相平行;叶柄长2-6毫米,有时长达15毫米,被糙伏毛。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通常较叶小;花梗长2-10毫米,被糙伏毛,上部具苞片2;苞片卵形,长2-3毫米,宽约1.5毫米,具缘毛,背面被糙伏毛;花萼管长约5毫米,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有时2-3簇生,裂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疏糙伏毛,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较裂片小且短;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长1.2-2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延伸,弯曲,末端具2小瘤,花丝较伸延的药隔略短,短者药隔不伸延,药隔基部具2小瘤;子房下位,顶端具刺毛。果坛状球状,平截,近顶端略缢缩,肉质,不开裂,长7-9毫米,直径约7毫米;宿存萼被疏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常生于酸性土壤上。
主要价值
果含鞣质,亦可食。根及全株入药,有解毒消肿、祛瘀利湿之效。
[用法用量宜忌]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煎水洗或捣敷。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