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云南省 五针 巧家 巧家县 李乡
巧家五针松

巧家五针松是李乡旺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仅分布于我国云南省巧家县的珍稀树种,天然状态下该种仅存立木31 株,其野外种群低于稳定存活界限(野生株数≤5000 株) ,随时有灭绝的危险,2008 年被列入云南省极小种群...

  • 中文学名巧家五针松
  • 拉丁文名Pinus squamaia X.W .Li
  • 别名五针白皮松
  • 裸子植物门
  • 松杉纲
  • 松杉目
  • 松科
  • 松属
  • 分布区域云南东北部

重要性

巧家五针松,又名五针白皮松,是1992 年西南林学院(现西南林业大学)李乡旺教授发表的新种,分布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杨家湾村樟木箐和中寨乡付山村徐家湾一条南北走向山脊东西两坡面上部的山坳中,海拔2000~2350m,面积不足0.5 km。野生个体35株, 其中东坡14株,西坡21 株。树龄10 至50 年, 曾经挂果的22 株,年均可采球果250个、可采果植株6 株,种子2000 粒。按照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 U C N)1994 年通过的濒危物种划分等级,巧家五针松属于“极危(C R)”物种。因其极度濒危,并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1999 年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002 年, 药山综合科学考察的专家称其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生态环境

巧家五针松分布在东经103°00‘, 北纬26°5 6’, 海拔2 0 0 0一2 2 0 0 米的深切割中山上部的东、西坡,30“以上的陡坡上。母岩为玄武岩。土壤系黄红壤, 土层厚度由浅薄至深厚层, p H 值6-6.5。

乔木层

林分已遭破坏, 巧家五针松呈单株散生于云南松、华山松及灌木状的阔叶林内。乔木层的郁闭度为0.3-0.4。

灌木层

生长有水红木、山蚂蝗、滇青冈, 高2-2.5米, 多度cop2。马兰 高2 米, 多度cop1。镇金丝桃、小铁仔、川梨高i 米, 多度sol。马桑、牛筋条、野葛, 高2 米, 多度un 。总盖度2 0一4 0%。

草本层

主要有细柄草, 高1 米, 盖度2 0一3 0% 。桔草, 高1 米,盖度2 0%。威菜、香萧、野拔子,高1 米, 盖度2 一5 %。还有野棉花、唐松草、二距葛、青筒、杏叶防风及少量兰花参、地石榴生长。

据巧家县气象资料, 生长巧家五针松地区的主要气象指标: 年平均气温1 2 . 4 ℃ , ≥1 0 ℃ 的积温316 6 ℃ , 最热月平均温度1 7. 5 ℃ ,最冷月平均温度5 . 2 ℃ , 年降水量1 2 8 9 毫米,相对湿度72 % , 干燥度0.857 , 湿润度1.165。

形态特征

巧家五针松主根发达, 为深根性树种。主干通直, 侧枝平展, 树冠呈柱状塔形。表皮灰白色, 内皮淡黄绿色。幼树树皮光滑, 长大后树皮裂成不规则的薄片, 逐渐反卷呈棕褐色, 脱落后露出淡黄绿色内皮。表皮生有突起的棕黄色皮孔, 孔径宽2-3.5毫米。一年生嫩枝黄褐色, 长有棕黄色绒毛。冬芽无树脂。巧家五针松的针叶, 5 针一束, 兼有4’针, 稀有3 针并存。针叶长8 一15 厘米, 径0 . 7一1 .5 毫米, 边缘有细齿。树脂道3 一5个边生。一年生的嫩叶有黄褐色叶鞘, 翌年裂成五瓣脱落。

球果呈卵圆或圆锥状卵圆形。长6-8厘米, 径4-6 厘米。鳞脐背生, 凹陷无刺或兼有极短的直刺。中部种鳞近斜长方形,长3.2-3.5厘米, 宽1.2-1.5厘米。鳞盾微肥厚隆起呈菱形, 横脊明显。球果于翌年11-12 月成熟。

种翅膜质, 长1.6-2.1厘米, 有黑褐色条纹, 有关节, 易脱落。种籽长4-6 毫米,呈扁卵形, 黑褐色。

生长分析

伐倒的解析木, 年龄25 年, 树高13.7胸高直径(带皮) 18.2厘米, 形数(带皮)0.385 , 树干材积(带皮) 0.13732立方

按照解析木资料分析: 1-5 年是幼苗期。直径连年生长量高峰, 出现在15-20年, 连年生长量为0.8 厘米。25 年生树高和材积连年生长量都未达到高峰。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