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苞片和萼片9-10,近圆形;花瓣5-6,倒卵形,长2.5-5.5厘米,顶端二裂;雄蕊多数,长7-14毫米,花丝仅基闻连合;子房3室,被毛。
花柱短,长3-4毫米。蒴果球形,熟时淡褐色,稍粗糙,直径2-2.5厘米,果壳较薄。
生长环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比较寒冷,年平均温16-19℃,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雨季多集中在5-8月。土壤为红壤或黄壤。在阳光较充足和肥沃、疏松的壤土上、生长良好,但也能耐较荫蔽和瘠薄地。
在福建沙县和建宁一带,通常零散生长在以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exBenth.)Tutch.、青冈Cyclobalanopisglauca(Thunb.)Oerst.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Lindl.)Schott.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或林缘。
2-3月开花,果实9-10月成熟。
分布范围
长瓣短柱茶(CamlliagrijsiiHamce),分布于福建建宁、宁化、沙县,南平、建瓯,江西黎川,湖南攸县、永顺,湖北来凤,咸丰、鹤峰、宣恩、恩施、利川、五峰、宜昌、广西龙胜等地。生于海拔150-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
introduce:采集地点:浙江省杭州植物园
图像类型:背景布下植株
图像部位:地上植株
地理区域:浙江省杭州,春季,花枝
应用说明:
鉴定资料:1993浙江植物志4(195-195)
主要价值
长瓣短柱茶和短柱茶Camelliabrevityla(Hayata)Cohen以及油茶组中的某睚种类有一定亲缘关系,花又有微香,有一定的科研价值。种子是很很好的油料,供食用和工业用油;花大,洁白,可作观赏植物。
保护状况
保护措施
建议产地政府大力向群众宣传,并采取有效措施,禁止砍伐破坏;请当地林场或有关部门进行采种育苗和扦插试验,并加以推广种植。福州、杭州、昆明等地有少量栽培。
物种现状
渐危种。长瓣短柱茶是我国罕见的特有种,星散地残存于福建、广西、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的个别分布点上,数量极少,天然繁殖力较弱,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分布区正日益缩小。
栽培技术
种子失水后很容易失去生命力,因此,采种之后应及时秋播。次年春季发芽,幼苗出土后需蔽荫,并注意其它管理。第三年春即可移栽。亦可用扦插法繁殖,选取当年生、粗壮、无病虫害枝和作插条,扦插时间以4-6月,气温以25°-28℃为宜,插后搭荫棚,保持土壤湿润,培育到第三年春季即可移植。
采用常规杂交的方法,以长瓣短柱茶为母本、浙江红山茶为父本,研究花粉管在柱头及花柱中行为。结果表明:花粉管在柱头正常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伸长其前1/3长度时速度快、基本正常,在后2/3花柱头中伸长时速度慢、形成胼胝质,这可能是花粉管与母本组织在遗传和生理上的某些不相适应导致。
研究成果
长瓣短柱茶的系列研究与开发翁月霞杨婉琴
长瓣短柱茶林子油具较显著的改善人体血脂状况、增进老年学习记忆和延缓衰老的功效。现已从野生资源后代中评选出适宜种源和增产效果明显的家系、单株和无性系;提出了新发展区需有适宜的盛花期气象条件,并按高交配亲和力选配株系;找出了最佳施肥配方和吊枝扩冠等早实丰产措施。为该树种中的优质资源从野生进入商业化栽培准备了条件。
【作者单位】: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长瓣短柱茶与浙江红山茶有性杂交过程花粉管显微观察杨志玲,栾启福,高继银采用常规杂交的方法,以长瓣短柱茶为母本、浙江红山茶为父本,研究花粉管在柱头及花柱中行为,结果表明:花粉管在柱头正常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伸长其前1/3长度时速度快、基本正常,在后2/3花柱头中伸长时速度慢、形成胼胝质,这可能是花粉管与母本组织在遗传和生理上的某些不相适应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