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植株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小枝圆柱形,暗灰色或黑灰色,具少数不明显皮孔,无毛;冬芽长卵形,先端急尖或稍钝,外被数枚红褐色鳞片,无毛或仅先端有褐色柔毛。
叶
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共长10-16厘米,叶柄长1-2厘米;小叶片8-12对,间隔7-12毫米,长圆形至长圆披针形,长1.5-3厘米,宽0.5-1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偏斜圆形,边缘每侧有尖锐锯齿10-14,全部有锯齿或仅基部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灰绿色,仅在中脉上有稀疏柔毛或近无毛,不具乳头状突起;叶轴两面微具窄翅,有极稀疏柔毛或近无毛,上面有浅沟;托叶草质,少数近于膜质,披针形,有锯齿,早落。
花果
复伞房花序多生在侧生短枝上,具多数花朵,总花梗和花梗有稀疏白色柔毛;花梗长1-2毫米;萼筒钟状,内外两面均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圆钝,外面无毛,内面微具柔毛;花瓣宽卵形,长约4-6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白色,内面微具柔毛或近无毛;雄蕊20,长约为花瓣的1/3;花柱5,几与雄蕊等长,基部微具柔毛或无毛。
果实球形,直径6-8毫米,白色,先端具宿存闭合萼片。
花期6月,果期9月。
生长习性
温带树种。好温润肥沃土壤。常生在溪谷阴坡山林中。
普遍生于山区杂木林内,海拔2300-4000米。
在小陇山林区各林场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坡杂木林内,为主要配生树种。
分布范围
产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
主要价值
陕甘花楸枝叶秀丽,秋季结白色果实。是一种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