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植株
常绿灌木,高1-3米;枝开展,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幼时密被黄色绒毛,逐渐脱落,老时无毛。
叶
叶片厚革质,倒卵形至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具小凸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亮,无毛,叶脉下陷,下面密被黄色绒毛,叶脉突起,侧脉7-10对;叶柄长4-8毫米,幼时密被黄色绒毛,老时毛渐稀疏;托叶线状披针形,具稀疏绒毛,宿存。
花
花序为复聚伞花序,直径4-7厘米,长2.5-4.5厘米,具多数(20朵以上)小形而密集花朵,总花梗和花梗密被黄色绒毛;花梗长1-2毫米;花直径4-5毫米;萼筒钟状,外面密生绒毛,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有绒毛,内面无毛;花瓣平展,宽卵形,先端圆钝,基部有短爪,内面基部稍具细柔毛,白色;雄蕊20,比花瓣稍短;花柱2,与雄蕊近等长,离生;子房先端有柔毛。
果
果实倒卵形,长4-5毫米,红色,表面有少数绒毛残留,具2小核。
花果期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沟边草坡或丛林中,海拔1800-2700米。
分布范围
产四川、贵州、云南。
主要价值
根(野苦梨根):苦,凉。消肿,解毒。用于红肿恶疮。
近种区别
此种和毡毛栒子(C. pannosus Franch. )的异点在其花序较为宽大,花朵较多,叶片多呈倒卵形,先端多圆钝,易于区别。又该物种与其近缘种陀螺果栒子(C. turbinatus Craib)比较,后者叶片倒卵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先端急尖,花序密被白色绒毛,是其异点。
本种提示
与本种近似的尚有以下二种,根据作者观察均可列入本种的同物异名,附志于此,留待考订:
少果栒子 C. oligocarpus Schneid. in Bot. Gaz. 64: 70. 1917.
叶片亚革质,卵形或倒卵椭圆形,稀倒卵形,长2.5-5厘米,上面有稀疏柔毛,以后除中肋外均无毛,下面密被茸毛,侧脉8-12对。果实红色,倒卵形,长4-5毫米。
产四川、云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至丽江之间。
乳白花栒子 C. lacteus W. W. Smith in Not. Bot. Gard. Edinb. 10: 23. 1917; Marq. in Curtis's Bot. Mag. 159: t. 9454. 1936.
叶片厚纸质或带革质,宽椭圆形,长3.5-5厘米,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上面具稀疏柔毛,以后脱落,下面密被白色至黄色绒毛,侧脉7-8对。果实红色,梨形,长4毫米。
产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