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红运玉兰为落叶小乔木,高可达3m以上,常丛生,树皮灰褐色,小枝绿紫色或淡褐紫色。叶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花蕾卵圆形,被淡黄色绢毛。花瓶形,直立,被6~9片,味香,花瓣由外到里由紫红深红淡红到白色。花瓣状,椭圆状倒卵形。聚合果深紫褐色,变褐色,圆柱形。成熟蓇葖近圆球形,顶端具短喙。
生长环境
红运玉兰喜阳光,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适宜生长,稍耐半阴,耐寒冷。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露地越冬。其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地适宜生长,因为是肉质根,所以既不耐干旱,也不耐积水。栽种时应注意避风,向阳,不积水地区。红运玉兰的萌发力不强,分枝也不多,所以生长过程中不宜过多修剪。红运玉兰花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是一种具有一定防污染的绿化树种。
主要价值
红运玉兰孤植或丛植都很美观,树形婀娜,枝繁花茂,是优良的庭园、街道绿化植物,特别是盛夏木本花卉稀少的季节,盛开的红运玉兰可弥补其他木本花木的不足,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园林树种。
繁殖方法
由于种子繁殖红运玉兰的优良性状难以保持,因此生产上要进行繁育推广,必须借助无性繁殖手段。
扦插和压条繁殖
扦插繁殖时,扦插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很大,一般5~6月进行,插穗以幼龄树的当年生枝成活率最高。用50ppm萘乙酸浸泡基部6小时,可提高生根率。
压条繁殖时,选生长良好植株,取粗0.5cm的1~2年生枝作压条,如有分枝,可压在分枝上。压条时间2~3月。压后当年生根与母株相连时间越长,根系越发达,成活率越高。定植后2~3年即可开花。
嫁接繁殖
华南地区于前一年12月至翌年1月,选取红运玉兰成年母树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腋芽饱满、处于休眠期的一年生枝条作接穗,剪去叶片,保留部分叶柄,叶柄长度与腋芽等长或稍短。选用长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2~3年生的黄兰作为砧木。
采用切接法:(1)接穗切削。在按穗长腋芽一面用嫁接刀削长约2~3cm的平面,深度以削去韧皮部、露出木质部为最好,再在相对应的一面削45°的短切面,保证下端平薄。
(2)砧木切削。根据接穗大小在砧木皮厚、光滑、纹理顺、无疤痕或无病虫害处纵切两刀,深度以不伤及砧木木质部为宜,长度以接穗长面切削长度为宜。
(3)接合。用嫁接刀尖将砧木树皮挑起,将接穗长面朝向砧木木质部往砧木切口插入,使接穗与砧木的木质部对贴紧密。
(4)包扎。用嫁接膜将砧木与接穗包严包实,以防止雨水和病菌侵入,并保持湿度。其中腋芽仅用一层嫁接膜包被,防止因包被层数过多而腋芽不能撑破嫁接膜而无法生长,最终死亡。
(5)嫁接后管理。通过观察嫁接膜内水雾状况来判定水分多少。嫁接膜上遍布细小均匀的水珠颗粒说明砧木水分适合。嫁接膜内砧木上溢满水流说明水分过多,应该对其进行控水。嫁接膜内水雾很少则说明缺水,应立即浇水。随着接穗发芽生长,需水量逐渐变大。当接穗长至30~40cm时解去接口上的薄膜,后按正常苗木需水量管理,即2~3天浇1次水。
栽培管理
移植
栽植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以早春发芽前10天或花谢后展叶前栽植最为适宜。播种苗出土后1~2年的盛夏季节需适当遮阳,在北方地区入冬后还应防寒。移植时间以萌动前,或花刚谢、展叶前为好。移栽时无论苗木小,根须均需带着泥团,并注意尽量不要损伤根系,以确保成活。同时,尽量避免栽植在容易积水的低洼地带。
温度
红运玉兰对温度要求不甚严格。但在炎热高温时又需要适度遮阴或降温,每天12:00~16:00时要避免烈日暴晒,又要避免砖墙或水泥地面的高温辐射。此时不仅要向植株喷水降温,也要向地面浇水或喷水降温散热,以增加空气湿度。北方越冬需要用草绳或麻布包裹主干,入冬前根系用水浇透。
光照
红运玉兰需要充足的阳光,生长期间要在El照长、光照强的向阳地上养护。每天光照不得少于6小时。如种植在阴蔽处,会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很少,枝条细长,叶色淡,叶片薄,无光泽,对生长不利。
水分
红运玉兰既需水又怕积水。在苗期,夏季到初秋每天要浇1次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但在炎热的夏季早晚要各浇1次水,并在叶片上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用自来水灌溉需防止土壤碱化,如发现叶片黄化应施硫酸亚铁水或采用0.7%~0.8%酸醋水浇根,也可用0.3%~0.4%酸醋液喷叶片,效果都很好。在多雨季节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
肥料
因红运玉兰的花期长,开花次数多,要定期补足养分,除在定植时施足底肥外,还可在花期的3~10月,每隔10天施1次以磷钾为主的有机液肥(如腐熟的饼肥水)。施肥原则是薄肥勤施,也可采取先淡后浓的方法,不能施生肥,否则会烧根。同时,每隔半个月进行1次根外施肥,采用0.5%的植物催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片喷施。
病虫害防治
苗期应防立枯病、根腐病及蛴螬等地下害虫,茎干有天牛危害,盛夏时要防红蜘蛛。管理过程中除要注意防治黄化病和根腐病外,还要防治炭疽病。如发现病害应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同时向叶片喷施50%的多菌灵500~1000倍液的水溶液,或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发现蚜虫或介壳虫危害嫩芽和花蕾,可采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5%噻虫嗪750~1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