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0.8-2.5米。枝幼枝有明显纵棱,密被紧贴丝质柔毛。
叶具指状3小叶:托叶大,披针形,长可达2厘米,先端长尖,被短柔毛,具腺纹,常早落;叶柄长3-6厘米,具狭翅,被毛与幼枝同;小叶纸质或薄革质,顶生小叶宽披针形至椭圆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基出脉3,两面除沿脉上被紧贴的柔毛外,通常无毛,下面被黑褐色小腺点,侧生小叶稍小,偏斜,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基出脉2-3;小叶柄长2-5毫米,密被毛。
总状花序常数个聚生于叶腋,长3-8厘米,常无总梗;花多而密集;花梗极短;花萼钟状,长6-8毫米,被丝质短柔毛,裂齿线状披针形,较萼管长1倍,下部一枚最长,花序轴、苞片、花梗均密被灰色至灰褐色柔毛;花冠紫红色,稍长于萼,旗瓣长椭圆形,具短瓣柄及2耳,翼瓣狭椭圆形,一侧略具耳,瓣柄纤细,龙骨瓣长椭圆形,先端微弯,基部具长瓣柄和一侧具耳;雄蕊二体;子房椭圆形,被丝质毛,花柱纤细。
荚果椭圆形,长1-1.6厘米,宽7-9毫米,褐色,略被短柔毛,先端具小尖喙;种子1-2颗,球形光亮黑色。花期6-9月,果期10-12。
生长环境
常生长于旷野草地上或灌丛中,山谷路旁和疏林阳处亦有生长,海拔200-15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
主要价值
药用
大叶千斤拔根入药,是市场上千斤拔的主要替代品,具有祛风湿,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腰肌劳损等。以千斤拔的根作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有妇科千金片、金鸡冲剂、壮腰健肾丸等。中国民间用大叶千斤拔的根与鸡肉、猪蹄等配伍做成药膳食用。
【药性】味甘、淡、性平。
《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甘。”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平。”
《广西中草药》:“味甘淡涩。性平。”
《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平,味苦、辛。”
《西双版纳傣药志》:“性平,味微苦。”
【功用主治】祛风湿,益脾肾,强筋骨。主治风湿瘙痹,腰痛,阳瘙,月经不调,带下病。
《贵州民间药物》:“治肾虚阳痿。”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括络,强腰壮骨,健脾。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腹胀,食欲不振,月经不调。”
《广西中草药》:“治偏瘫痿痹,风湿骨痛,气虚脚肿,劳伤久咳。”
《四川常用中草药》:“健胃,消食。治咽喉肿痛,脾腹胀满,口蛛不开等症。”
《广西本草选编》:“治气虚脚肿,慢性气管炎。”
《云南中草药》:“祛风除湿,强筋壮骨。主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牡血,阳痿,气虚脚肿,白带,四肢痿软,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偏瘫,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外伤出血,骨折。”
《台湾药用植物志》:“(印度)根外用治颈部溃疡及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捣烂敷。
经济
大叶千斤拔可作为资源昆虫紫胶虫的优良寄主,因其具有适应性强、速生、耐旱、耐贫瘠、萌发力强、产胶性能好等综合优良特性,中国紫胶生产中推广应用。
大叶千斤拔的叶及嫩枝富含粗蛋白,可作为牧草资源。其根系发达,能利用根瘤菌固氮,可作为热区水土保持、恢复退化耕地的重要树种。
大叶千斤拔还可以作为绿化树种,用于道路、高速公路的绿化,作为绿肥或荫蔽树种可以与于橡胶、咖啡、龙血树、果巴戟等经济植物套种,可以说大叶千斤拔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树种,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