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部位
植物体。
性味
味淡,性凉。
归经
归心、肝、胃经。
功效
清热,拔毒,生肌。
主治
用于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加菜油调敷或捣敷。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备用。
形态特征
植物体交织成片,鲜绿色、黄绿色。茎匍匐,一般规则二至三回羽状分枝。鳞毛多数,披针形至线形,分叉。茎叶三角状卵圆形或阔三角形,具褶,先端延长成6-16枚细胞单列组成的长毛尖;边缘具细齿;中肋粗壮,止于叶尖,背具刺疣;中部细胞卵菱形至长圆形,具单疣。枝叶凹,内弯,长卵形,短尖,边具细齿。中肋达叶长度的2/3,中部细胞多角形、菱形。雌雄异株。蒴柄细长;孢蒴长卵形,弯曲;蒴盖具斜喙;蒴帽兜形,平滑。
生长环境
生于岩石表面、林地湿土面及树干上。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湖北、云南、西藏等地。
相关论述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祛腐生肌,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