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thalictrum 下部 厘米 唐松草 大叶
大叶唐松草

  大叶唐松草(学名:Thalictrum faberi Ulbr.)是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根状茎短,下部密生细长的须根。茎高45-110厘米,上部分枝。 中文学名大叶唐松草 拉丁文名Thalictrum faberi Ulbr. 门被子植物门 纲...

  • 中文学名大叶唐松草
  • 拉丁文名Thalictrum faberi Ulbr.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毛茛目
  • 毛茛科
  • 唐松草属
  • 大叶唐松草

形态特征

大叶唐松草是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根状茎短,下部密生细长的须根。茎高(35-)45-110厘米,上部分枝。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下部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叶片长达30厘米;小叶大,坚纸质,顶生小叶宽卵形,有时近菱形,长5-10厘米,宽3.5-9厘米,顶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圆形、浅心形或截形,三浅裂,边缘每侧有5-10个不等粗齿,表面叶脉近平,背面叶脉隆起,脉网明显,小叶柄长1.5-4厘米;叶柄长4.5-6厘米,基部有鞘,托叶狭,全缘。花序圆锥状,长20-40厘米;花梗细,长3-7毫米;萼片白色,宽椭圆形,长3-3.5毫米,早落;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长1-2毫米,花丝比花药窄或等宽,长5-7毫米,上部倒披针形,下部丝形;心皮3-6,花柱与子房等长,稍拳卷,沿腹面生柱头组织。瘦果狭卵形,长5-6毫米,约有10条细纵肋,宿存花柱长约1毫米,拳卷。7-8月开花。

生长环境

生海拔600-1300米间山地林下。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湖南(衡山)、江西、福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河南南部(商城)。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宁波。

主要价值

根可药用,治目红肿痛等症(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近种区别

大叶唐松草粗壮唐松草(T. robustum),但后者的茎、叶、花序均有短柔毛易于区别。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