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alpinia pumila 姜科 山姜 花叶
花叶山姜

花叶山姜(学名:Alpinia pumila Hook.F.),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无地上茎;根茎平卧。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达可达15厘米,叶面绿色,叶背浅绿;两面均无毛,叶舌短,叶鞘红褐色。总...

  • 中文学名花叶山姜
  • 拉丁文名Alpinia pumila Hook.F.
  • 别名野姜黄(广东)、竹节风(广西)
  •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纲
  • 芭蕉目
  • 姜科
  • 亚科姜亚科
  • 姜族
  • 山姜属
  • 亚属山姜亚属
  • 花叶山姜
  • 分布区域云南、广东、广西、湖南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茎平卧。叶2-3片一丛自根茎生出;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达15厘米,宽约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急尖,叶面绿色,叶脉处颜色较深,余较浅,叶背浅绿;两面均无毛,叶柄长约2厘米;叶舌短,2裂;叶鞘红褐色。

总状花序自叶鞘间抽出,总花梗长约3厘米;花成对生于长圆形、长约2厘米的苞片内,苞片迟落;花萼管状,长1.3-1.5厘米,顶端具3齿,紫红色,被短柔毛;花冠白色,管长约1厘米,裂片长圆形,钝,稍较花冠管为长,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3-4毫米;唇瓣卵形,长约1.2厘米,顶端短2裂,反折,边缘具粗锯齿,白色,有红色脉纹;花药长5-8毫米;花丝长5-10毫米;腺体2枚,披针形,长2毫米,顶端急尖;子房被绢毛。果球形,径约1厘米,顶端有长约1厘米的花被残迹。花期:4-6月;果期:6-11月。根茎平卧。

产地生境

产云南、广东、广西、湖南;生于山谷荫湿之处,海拔500-11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博罗。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选择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作为圃地,定植前将圃地进行深翻25-30厘米,清楚杂草及草根,然后耙细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与土壤拌匀备用。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种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当种子有青变红时,选取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红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红色果皮和白色种衣,于阴凉处用筛子沥干种子表面水分,最后将种子均匀播于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种子间距1厘米保持沙子湿润。

移栽定植:沙播种子约4个月后出苗,出苗率大于90%,且出苗整齐。出苗后2个月左右(翌年5-6月)、当幼苗长出2片约4厘米的叶片后,及时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

成年植株长势健,蓬径大,根茎处萌芽数量多,适于分株繁殖,全年可进行。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开穴,每穴放入3-4个小兜,覆土压实,浇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较浅,勿栽植过深,约半个月萌发新芽。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移栽成活后,进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饼肥。每月1-2次,9约进行追肥,翌年4约在施肥。实生苗可在定植后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后1年长成株型良好、具有观赏价值的株丛。

病虫防治

为害山姜实生幼苗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其症状是根先发生褐色干腐,逐渐蔓延至根茎,后期,根茎部腐烂,地上部分萎蔫枯死。在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0.07%-0.1%溶液喷雾,连续2次,间隔7天,并及时去除感染病幼苗;病情严重时,及时将未感病的幼苗进行移栽。

主要价值

观赏

该种由于叶侧脉深绿色,叶片灰白色,对比明显,是著名的观叶植物,可盆栽于室内观赏。

药用

根状茎:辛,温。除湿消肿,行气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脾虚泄泻,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脾、胃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外用:适量。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