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一年生。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无毛,高60-120厘米,具2-4节。
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扁平,长10-30厘米,宽4-12毫米,微粗糙,或上面和边缘疏生柔毛。
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长10-25厘米,分枝具棱角,粗糙;小穗长18-25毫米,含2-3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节脆硬易断落,第一节间长约3毫米;颖草质,几相等,通常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第一外稃长15-20毫米,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自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厘米,膝曲,芒柱棕色,扭转。
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毫米。花果期4-9月。
主要变种
光稃野燕麦(变种)该种野燕麦主要区别在于:外稃光滑无毛。其它性状,花果期、用途均似原变种。
产我国南北各省。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及农田中(海拔可高达4000米)。分布欧洲及温暖的亚洲和北非。模式标本采自德国。
光轴野燕麦(变种)该种野燕麦主要区别在于:外稃光滑无毛;小穗轴节间光滑无毛或微被贴生柔毛。
产陕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苏、广东等省。生于农田中或路边。模式标本采自南京。
生长环境
生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
分布范围
广布于中国南北各省。也分布于欧、亚、非三洲的温寒带地区,并且北美也有输入。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物种危害
野燕麦是危害青稞等农作物的农田恶性杂草之一,它与农作物争水肥、争光照、争生长空间,并传播农作物病、虫、草害。每株野燕麦氮肥吸收量为小麦的1倍,吸水量为小麦的2.5倍,繁殖系数为小麦的3-6倍,争光和生长空间使作物光合作用受阻,导致作物茎秆质量差,引起青稞严重倒伏,成熟延迟,籽粒秕瘦。有些麦类作物病虫害,如麦类作物赤霉病、麦蚜等病菌虫卵,通过野燕麦传播到青稞上,青稞野燕麦交互危害。甚至造成青稞病虫害大流行。严重威胁着青稞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青稞植株变矮、穗小、倒伏、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严防传播蔓延。一是加强植物检疫,严防调种带入。二是野燕麦危害的地区严格精选种子,清除青稞种子中的野燕麦种子。同时建立无野燕麦种子田或穗选种子田,杜绝野燕麦随青稞种子远距离传播。三是要发动群众在未抽穗前消灭田埂,渠道野燕麦以减少传染源。四是妥善处理已成熟的野燕麦,对田间拔除的或随收获作物带入场里的野燕麦要集中烧毁,作饲料时可加工粉碎,以防扩散。
化学防治:对大面积猖獗危害田,在青稞3叶期每公顷可用20%杀菲克斯6千克加水450千克喷雾,对野燕麦危害较重的休闲地用草甘灵乳油在野燕麦齐苗至拔节期选择无风的阴天喷雾防治。以上防治措施,经过3-5年的连续防治,可有效防除野燕麦的危害。
主要价值
该种植物除为粮食的代用品及牛、马的青饲料外,常为小麦田间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