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伞菌 双孢菇 口蘑 担子菌 蘑菇
双孢菇

双孢菇,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银褐色。 中文学名双孢菇 拉丁文名Aga...

  • 中文学名双孢菇
  • 拉丁文名Agaricus bisporus
  • 担子菌
  • 担子菌纲
  • 伞菌
  • 口蘑
  • 口蘑属
  • 双孢菇
  • 分布区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及南方的一些省份

基本信息

【双孢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

【名称】:双孢菇

【别名】:口蘑、圆蘑菇、洋蘑菇、双孢蘑菇、白蘑菇

【英文名】:Common Cultivatea Mushroom

【科属】:双孢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子实体形态】: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3-15厘米不等,初半球形,后近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白色或乳白色,光滑或后期具丛毛状鳞片,开燥时边缘开裂。菌肉白色,厚。菌褶粉红色呈褐色,黑色,较密,离生,不等长。菌柄粗短,圆柱形,稍弯曲,1-9×0.5-2厘米,近光滑或略有纤毛,白色,内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于菌柄中部,易脱落。担子上有两个担孢子,所以称为双孢蘑菇,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圆形,光滑,6.5-10×5-6.5微米。

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稻草、麦草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很多国家都有栽培,其中我国总产占第二位,蘑菇罐头在国际贸易量中占首位。我国栽培的品种有AS2796,As3303,浙农1号等.

作物介绍

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

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印褐色。菌丝爬土能力中等偏强,扭结能力强,成菇率高,菇体不易脱柄,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较弱的散射光及和缓的通风,生物转化率为7~10kg/平方。较高温型,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10~32℃,适宜温度24~28℃,子实体生长温度10~24℃,适宜温度14~20℃。菇房空气相对温度90%左右。

分布范围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是世界食用菌生产中最大的一个菇种,分布地域较广泛。世界蘑菇的产量以美国最多,我国处于第二位。此外,在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德国、加拿大、爱尔兰、比利时、印度尼西亚、匈牙利和墨西哥等国均有较大规模的生产。

我国人工栽培在1935年开始试种,多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及南方的一些省份。

栽培技术

建造菇棚

1、简易地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100-200平方,投资300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一次性备料成功,不要二次发酵。

双孢菇--种植大棚

双孢菇--种植大棚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

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5、企业化生产模式:

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菇棚管理

棚温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大、渗水、菌丝自溶、盲目用药、菌丝生理不成熟等,均可导致不出菇。温度降至8℃以下时一般不再出菇,采取生火炉等方式加温也无法满足正常出菇时,应进入冬季管理阶段。打开通风孔使棚温继续下降,但要始终保持遮阴条件,不能让直射光进入。不再喷水强通风,使棚内温度降至60%以下。

降湿后覆土很快失水,一般含水率可达20%以下,甚至更低,至春季气温回升后含水率可降至10%左右,土面发白呈松散状。停止用水后喷洒“赛百09”300倍液,以后每隔15天喷一次。喷施5%氯氰菊酯乳油100倍液,杀灭残存害虫,棚外地面解冻后每隔10天喷施一次。撒施灭鼠药,防治老鼠危害菇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水温空调,升温至15℃左右,这样就能在冬季源源不断的产出鲜菇供应市场。

原料配方

种植双孢菇用的牛粪以干牛粪为好,牛舍建设的时候,后墙面都留有出粪口,堆放粪便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向外倾斜,外侧开沟,以便清理牛舍的时候是牛粪和牛尿初步分离,牛粪成堆,牛尿流向沼气池。牛粪堆放沥水后,及时拉到晒粪场晾晒。晒粪场没有特别的设施要求,通风向阳的空地即可。根据场地大小,将湿牛粪摊开,厚度适当,让其自然晒干,晒成牛粪饼。切记:晾晒时不要随意翻动,越翻动越不容易晒干,即使晒干最后也是粉状不易储存。

牛粪晒干后,用编织袋包装储存备用,有条件的可以室内储存,防止霉变。

牛粪的晾晒不是高深的学问,各地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根据季节的不同,灵活运用晾晒方法,归根结底是把牛粪晒干成饼状以便储存。

1、100平方米双孢菇备料配方标准

关于双孢菇培养料配方,我们所接触到的技术光盘、文字资料、网络传媒等等,往往标准不一。很多朋友电话询问,有没有一个较为标准的备料模式?应该说:凡是实践过的各种配方,都是可行的配方方案,总的来说,是要根据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合理选择配方模式。

临泉县通用的标准,以牛粪稻草为主要原料来配方,每100平方米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供大家参考:

牛粪3000市斤;稻草5000市斤;磷肥200市斤;石膏粉150市斤;尿素10市斤;石灰150市斤;饼肥200市斤。

有的资料提到双孢菇专用肥,我们临泉县从来没有使用过、也没有推广过任何专用肥,在这里做一个声明。

2、堆制发酵。堆制时间一般掌握在8月上旬为宜。①预堆:先将稻草用清水充分浸湿,堆成一个宽2-2.5米、高1.3-1.5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2-3天。同时将牛马粪碾碎、加水调湿后堆起。②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厘米的稻草,宽1.8-2米,长度不限。然后撒上一层3-4厘米厚的牛马粪,再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堆高1.3—1.5米。从第二层开始加适量的水,每层稻草铺上后均要踏实。③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在建堆后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间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日晒、雨淋。

3、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约需25天左右。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紧握稻草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

培养料配方合理才能正常出菇,否则会导致气生菌丝多、病害严重、迟迟不出菇。基本配方:麦草3000公斤、牛粪粉3000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尿素60公斤、石灰粉80公斤、石膏粉80公斤、碳酸钙90公斤、“赛百09”1.5公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44公斤。发展沼气较好的地区可以加入适量沼渣,也可以采用沼液拌料。培养料的发酵处理关系着栽培能否成功,生产上存在培养料发酵不均匀、原料生熟不一、酸化等现象,导致发菌困难、污染严重、出菇难。建议改用二次发酵技术,使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习惯采用一次性发酵的,翻堆时按照“内外相换、上下相调”的原则,不要“一边倒”式翻堆,并在进棚前对培养料含水率、PH值等进行检查调整。

品种选用

防治双孢菇低温期不出菇难出菇措施,根据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气候条件,宜选用As2799双孢菇品种,引进其他品种前应先小范围试验,适宜本地栽培后再大面积推广。另外,引进菌种本身种性退化,制种技术欠缺、操作不规范,菌种多次传代保存,以四级甚至五级菌种作为三级种播种等,均会影响出菇。退化菌种表现为接种后萌发慢、菌丝弱、发菌慢、抗逆性差。迟迟不出菇或出菇少,严重者病害肆虐,导致生产失败。防治菌种退化最好掌握制种技术,直接制种用于生产,无制种条件的需购买正规三级种栽培。

播后管理

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为宜。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克加甲醛20毫升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难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28°C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厘米左右为宜。

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C,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先拌入1.5%-2%的石灰粉,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2.5-3.5厘米。

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13-20°C(最佳温度15-18°C)。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格控制温、湿度是双孢菇优质高产的关键。

病虫潜伏于培养料中,播种后对双孢菇菌丝造成危害,导致出菇困难或不出菇。

解决方法:彻底清理菇棚及周围环境卫生;用“百病傻”处理覆土,发菌和出菇阶段每隔3~7天喷施一次;在菇棚通风口和进风口出撒施石灰粉,以防害虫爬入。

相关病害

褐斑病

褐斑病又叫干泡病、轮枝霉病等。蘑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约需 2周的时间。开始先在菌盖出现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渐变成黄褐色并扩大,且产生凹陷,凹陷部分呈现灰色。防治方法: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软腐病

子实体受到感染后,逐渐变为褐色,直至腐烂。防治方法:减少床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在患病部位撒石灰粉;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

跳虫

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体积小,柔软无翅,体长很少超5mm。防治方法:床面出菇前发现此虫时,可喷洒 40% 敌百虫乳油 250 倍液,或 70%的氧化乐果乳油500 倍液,也可用80% 的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加少量蜜糖诱杀;床面出菇后,可喷洒 1.1%的复方苦参植物素500 倍液防治,也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

菇蝇

成虫体长 6~9mm,暗灰色。幼虫体长 8~12mm,白色,头部尖,尾部钝。蛹长椭圆形,长 6~8mm,呈红褐色至暗褐色。防治方法:菇房安装纱窗,防止菇蝇进入;菇房发现有成虫时,可用白酒 0.5 份、水 2份、红糖 3份、醋 3.5 份,加入少量敌百虫或敌敌畏,置于盆中,进行诱杀。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