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elwesii hk pedicularis 哀氏 马先蒿
哀氏马先蒿

哀氏马先蒿(拉丁学名:Pedicularis elwesii Hk. f.)是玄参目、玄参科、马先蒿属多年生草本,干时近乎黑色,高8-20厘米,密被短毛。根茎粗短,垂直向下。茎单条或2-4 ,不分枝,草质,圆柱形。叶片卵状长圆形至...

  • 中文学名哀氏马先蒿
  • 拉丁文名Pedicularis elwesii Hk. f.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菊亚纲
  • 玄参目
  • 玄参科
  • 亚科鼻花亚科
  • 鼻花族
  • 马先蒿属
  • 哀氏马先蒿
  •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西北部至东喜马拉雅,西藏南部(亚东)与昌都专区南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干时近乎黑色,高8-20厘米,密被短毛。

根茎粗短,垂直向下,顶端常有去年的已断枯茎及若干膜质鳞片,下部发出侧枝2-3条或不分枝,多少纺锤形,肉质,长可达25厘米,直径一般5-7毫米,最粗的可达15毫米,须根很少。

茎单条或2-4,不分枝,草质,圆柱形,密被短毛,中空。

叶基出者成疏丛,柄长20-30毫米,最长者达50毫米,扁平,近于肉质,沿中肋具狭翅,密被短绒毛,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3.5-9.5厘米,最大者达18厘米而超出于茎,竟10-25毫米,上面沿中肋沟中有细绒毛,其余无毛,背面密被短绒毛,老时更多白色肤屑状物,边缘羽状深裂,裂片每边约10-20枚,多者可达30枚,近端的半面裂片多紧靠,近基的半面较疏距,向两端均渐小而使叶片成为端锐头而基楔形,外形为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缘边羽状浅裂至半裂,小裂片2-5对,有重锯齿,齿常反卷,茎出叶少数,有时亚对生,较小而柄亦较短。

花作短而头状的总状花序,常成密球,长约5-8厘米;苞片叶状,与萼等长或较长;花梗长7-15毫米,被短毛;萼管长圆状钟形,长10-12毫米,被短毛或近于无毛,前方深裂至一半,裂口向前膨臌,主脉3条,仅略粗于次脉,次脉多达10-20条,纤细,上部多少网结;齿3枚,绿色肥厚,后方1枚很小,长仅1毫米,三角形全椽,或有时顶端有1-2对小齿,侧齿长5-6毫米,中部狭羽作柄状,上部膨大有深锯齿。

花冠紫色到浅紫经色,长约26-30毫米,花管伸直,长约8-10毫米,不超出萼外,在子房上稍狭缩,向上则扩大,盔常全部向右偏扭,其直立部分常多少后仰,前缘高仅3毫米,即约以45°角转向前上方而成为粗壮的含有雄蕊部分,后者长达7-8毫米,最宽处达3.5毫米,沿缝线似略有狭鸡冠状凸起1条,额高凸,喙自额部儿以直角转折而指向前下方,然后再度向下钩曲,多少圆锥形,长约5-6毫米,端深2裂,下唇宽大,长约17-20毫米,宽20-23毫米,常不平展,包裹盔部,缘有长毛,中裂约与侧裂等宽而较短约一倍半,为横置的肾脏形,长约7毫米,宽约9毫米,稍稍向前凸出,顶端微凹,两边基部深耳形,两侧则迭置于侧裂之下,侧裂前端内缘亦为深耳形,基部宽楔形或在近基处略作耳形;雄蕊着生于花管中部,两对花丝均被长毛,前密后疏;子房长卵圆形,长3-4毫米,上部被短绒毛,柱头稍伸出。

蒴果长圆状披针形,长17-20毫米,宽5-6毫米,约半长有余为宿萼所斜包,下背缝线几伸直,上背缝线至近端处常突然向下弯曲,使其端成为斜截头,并有三角形的下向凸尖,顶端更有刺尖。

种子卵圆形,稍扁平,尖头,基部圆,腹面有凹沟1条,背面圆凸有波状细纵纹,褐色,长3毫米,宽1.5毫米。

花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200-4300米的高山草地中。

分布范围

中国云南西北部至东喜马拉雅,西藏南部(亚东)与昌都专区南部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藏药

江肖巴:花治疗水肿,并有滋补作用。

中药

花:苦,寒。利水消肿,滋补。

物种分类

哀氏马先蒿矮小亚种

与哀氏马先蒿原种之别为植株较低矮,萼齿5枚。

哀氏马先蒿高大亚种

与哀氏马先蒿原种之别在于植株较大,茎直立,高达32厘米,叶基生者较长,达25厘米,叶柄长达12厘米,叶片长达13厘米,宽4.3厘米;花序长达15厘米,多花,下部之花疏距。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