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藤本,幼枝褐色,或红棕色,有时被柔毛,小枝无毛,皮孔圆形,稀疏或密布,髓实心,白色;冬芽圆锥形,长2.5毫米,最外两枚芽鳞片特化成三角形刺,以后增大,长可达5毫米。叶片近革质,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疏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无毛,叶柄长6-2毫米。
聚伞花伞腋生或侧生,通常有3花,总花梗长3~6毫米,花梗长约3毫米,关节位于花梗顶端;花单性异株,黄绿色,萼卵状三角形,先端钝圆,花瓣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先端钝圆,边缘啮蚀状;花盘肉质杯状,边缘不裂;雄花:花丝丝状,具乳突,长3、4毫米,着生于花盘边缘,花药卵圆形,不育雌蕊长约2毫米,雌花:不育雄蕊长约1.5毫米,子房近球形,花柱柱状,柱头盘状,先端常3浅裂。
蒴果近球形,直径7-8毫米。种子新月形至半环形,一端圆钝,另一端略尖,长约4.5毫米,深褐色,具稠密的扰点,具橙红色假种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最低海拔:500
最高海拔:1200
生境:山坡灌丛中
是否栽培:野生
分布范围
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
医药信息
来凤,利川,保康,郧西,竹山,竹溪,襄樊
【药名】:过山枫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过山枫的根。
【功效】:祛湿止痛、祛湿利胆、平肝潜阳。
【主治】:治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胆经湿热引起的口苦、两胁不舒、一身黄疸、小便不利、色黄、肝阳上亢所致头晕、颜面潮红、目赤肿痛等。
【性味归经】:苦,凉。入肝、胆、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9一20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地区。
【拉丁名】:CelastrusaceleatusMerr
【考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化学成分】:含卫矛醇和β一谷甾醇。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肾炎、胆囊炎、高血压病。
植物数据
中文种名 | |
拉丁学名 | Celastrus aculeatus |
科名 | 卫矛科 |
采集时间 | 2010年12月13日 |
采集地点 | 广西省三江市独侗乡 |
采集人 | 张兵、谷志容 |
采集样品类型 | 种子、果实、 |
引种材料类型 | 种子、 |
生活型 | 木质藤木、常绿、阳性、 |
生态环境 | 溪边、灌丛、 |
土壤 | 棕壤 |
地形 | 山地、 |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 乌毛蕨、芒、蕨、盐肤木 |
果实颜色 | 桔黄 |
种子颜色 | 褐色 |
茎颜色 | 褐色 |
叶子颜色 | 绿色 |
果期 | 12月 |
平均鲜重(kg/m2) | 0.5kg |
分布 | 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