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lathyrus pratensis 牧地 黧豆
牧地山黧豆

牧地山黧豆 ,拉丁文名:Lathyrus pratensis.山黧豆属,豆科,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四稜形,通常上开、平卧或攀缘。产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及贵州等省区;生于山坡草地、疏林下、...

  • 中文学名牧地山黧豆
  • 拉丁文名Lathyrus pratensis
  • 豆科
  • 山黧豆属
  • 牧地山黧豆
  • 分布区域中国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上升、平卧或攀缘。叶具1对小叶;托叶箭形,基部两侧不对称,长(5)10-45毫米,宽3-10(-15)毫米;叶轴末端具卷须,单一或分枝;小叶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50)毫米,宽2-9(-1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西面或多或少被毛,具平行脉。总状花序腋生,具5-12朵花,长于叶数倍。花黄色,长12-18毫米;花萼钟状,被短柔毛,最下1齿长于萼筒;旗瓣长约14毫米,瓣片近圆形,宽7-9毫米,下部变狭为瓣柄,翼瓣稍短于旗瓣,瓣片近倒卵形,基部具耳及线形瓣柄,龙骨瓣稍短于翼瓣,瓣片近半月形,基部具耳及线形瓣柄。荚果线形,长23-44毫米,宽5-6毫米,黑色,具网纹。种子近圆形,直径2.5-3.5毫米,厚约2毫米,种脐长约为1.5毫米,平滑、黄色或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疏林下、路旁阴处,海拔1000-3000米。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及贵州等省区;较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亚洲。

主要价值

可为饲料及蜜源植物。

国外利用叶之煎剂作袪痰止咳药,并为治疗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的药物。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