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steudnera 圆柱形 天南星 思茅 泉七
泉七

泉七(学名:Steudnera colocasiifolia)为天南星科泉七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 中文学名泉七 拉丁文名Steudnera C. Koch 别名小毒芋(思茅区)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

  • 中文学名泉七
  • 拉丁文名Steudnera C. Koch
  • 别名小毒芋(思茅区)
  •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 天南星目 Arales
  • 天南星科 Araceae
  • 芋族 Trib. Colocasieae
  • 泉七属 Steudnera
  • 分布区域产自滇南思茅至西双版纳一带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短、圆柱形、上升,粗2-3厘米,具残存的叶鞘。叶柄圆柱形,绿色或稀带青紫色,纤细,长30-50厘米,下部具鞘;叶片薄革质,表面淡绿色,背面绿白色,卵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微凹或稍外凸,长20-30厘米,宽12-17厘米,侧脉5-7对,稍隆起,弯拱,后裂片长为前裂片的1/4-1/2。花序柄绿色或青紫色,远短于叶柄,长8-15厘米。佛焰苞外面黄色,基部紫色;内面紫色,基部深紫色,卵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长尾状渐尖,基部钝或圆,长10-15厘米,展开宽5-7厘米,初直立,后反卷。肉穗花序长3-4厘米:雌花序长2-2.5厘米,圆柱形,粗2-3毫米,背面3/4与佛焰苞合生;雄花序椭圆形,钝,长1-1.5厘米,粗5-6毫米。子房近球形,柱头4-5浅裂,裂肢短棒状。子房周围常有假雄蕊。花期3-4月。

分布范围

产云南西双版纳和广西金秀一带。生于海拔650-1400米的密林下潮湿地或水边源头。缅甸北部、老挝、泰国、越南北部也有。

海拔230—1400米,生长于密林下潮湿地或水泉边,广西大瑶山也有。分布于缅甸北部,老挝,泰国,越南北部。

steudnerahenryanaEngl的模式标本(11986)采自思茅。

主要价值

根茎有毒,入药可治刀枪伤、创伤出血、蛇虫咬伤、血栓性脉管炎、疮疡肿毒(云南思茅)。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小鼠腹腔注射根茎的氯仿提取物1000mg/kg,部分死亡。

药材信息

【药名】:泉七

【拼音】:QUANQI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天南星科植物泉七的根茎。

【功效】:解毒疗伤。

【主治】:用于各种外伤出血、虫蛇咬伤、疮疖肿痛、血栓性静脉管炎。

【性味归经】:麻、寒,有毒。入心、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服,1一3克。外用:捣敷。

【别名】:小毒芋(思茅)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广西。

【拉丁名】:Steudneracolocasiaefoliackoch.

【考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