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功效 咽干 干痨 竹根 肺燥
竹根七

竹根七,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竹根七Disporopsis fuscopicta Hance的根茎。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养阴清肺,活血祛瘀之功效。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咽干,产后虚劳,妇女干痨,跌打损...

  • 中文学名竹根七
  • 别名玉竹、阿青果
  •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纲
  • 百合目
  • 百合科
  • 竹根七属
  • 竹根七
  • 分布区域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入药部位

根茎。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功效

养阴清肺,活血祛瘀。

主治

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咽干,产后虚劳,妇女干痨,跌打损伤,骨折。

相关配伍

1、治产后体虚:竹根七30g,蒸鸡吃。

2、治月经不调:竹根七、团经药、益母草各15g,水煎服。

3、治风湿跌打:竹根七适量,捣烂外包。(1-3方出自《精编中草药图谱4便携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收,洗净,蒸后,晒干。

形态特征

竹根七又名:假万寿竹。根状茎连珠状,粗1-1.5厘米。茎高25-50厘米。叶纸质,卵形、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9(-15)厘米,宽2.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宽楔形或稍心形,具柄,两面无毛。花1-2朵生于叶腋,白色,内带紫色,稍俯垂;花梗长7-14毫米;花被钟形,长15-22毫米;花被筒长约为花被的2/5,口部不缢缩,裂片近矩圆形;副花冠裂片膜质,与花被裂片互生,卵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先端通常2-3齿或二浅裂;花药长约2毫米,背部以极短花丝着生于副花冠两个裂片之间的凹缺处;雌蕊长8-9毫米;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浆果近球形,直径7-14毫米,具2-8颗种子。花期4-5月,果期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200(-2400)m的林下或山谷中。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相关论述

《广西民族药简编》:“捣烂敷患处,治跌打骨折。”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