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隐匿薹草(原变种)
根状茎短。秆高可达30厘米,纤细,三棱形,基部具无叶片或短叶片的鞘,鞘黑紫色,老叶鞘有时撕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2.5-3毫米,质软,两面或仅背面粗糙。苞片叶状,长于小穗,具短鞘。
小穗3-4枚,顶生雄小穗与最上面的雌小穗间距短且低于雌小穗,下面的小穗较远离,雄小穗狭倒卵形或近线形,长约5毫米,具短柄;其余为雌小穗,长圆形,长0.8-2厘米,疏生3-4朵花,少数可有5-6朵花,具稍长的小穗柄。雄花鳞片在基部的呈管状,后期开裂,仅基部合生,长4-4.5毫米,顶端钝或微急尖,淡褐色或麦秆黄色,脊部绿色;雌花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3.5毫米,顶端具小短尖或短芒,膜质,苍白色,中间淡绿色,具3条脉。
果囊近于直立,长于鳞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三棱形,长5-6毫米,灰绿色,具褐色斑点,被短柔毛,具两条明显的侧脉和多条不很明显的细脉,基部骤缩成短柄,顶端急缩成短喙,喙口具两短齿。小坚果宽椭圆形,三棱形,长约3.5毫米,基部具扭曲的柄,顶部下凹;花柱短,基部稍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4-6月。
其秆为直立三棱形丛生(或散生)且中生或侧生;叶为基生或兼具秆生叶,平张,条形或线形,基部通常具鞘;花为单性,由1朵雌花或1朵雄花组成1个支小穗;有果囊,果囊内有的具退化小穗轴;果实为果囊三棱形、平凸状或双凸状,具或长或短的喙。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林下或沟边。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江苏、安徽。
变种
显穗薹草(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顶生雄小穗的小穗长,通常超过最上面1个雌小穗,最下面的雌小穗近秆基部生出。果囊顶端具较长的喙。花果期4-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