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地生 数节 见血青 鳞茎
见血青

见血青,地生草本,茎(或假鳞茎)圆柱状,肥厚,肉质,有数节,叶(2––)3––5枚,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膜质或草质,花葶发自茎顶端,长10––20(––25)厘米;总状花序通常具数朵至10余朵花,罕有花更多,花紫色,蒴果倒...

  • 中文学名见血青
  • 拉丁文名Liparis nervosa
  •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纲
  • 兰科
  • 亚科兰亚科
  • 树兰族
  • 羊耳蒜属
  • 分布区域江南、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茎(或假鳞茎)圆柱状,肥厚,肉质,有数节,长2-8(-10)厘米,直径5-7(-10)毫米,通常包藏于叶鞘之内,上部有时裸露。

叶(2-) 3-5枚,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膜质或草质,长5-11(-16)厘米,宽3-5(-8)厘米,先端近渐尖,全缘,基部收狭并下延成鞘状柄,无关节;鞘状柄长2-3(-5)厘米,大部分抱茎。

花葶发自茎顶端,长10-20 (-25)厘米;总状花序通常具数朵至10余朵花,罕有花更多;花序轴有时具很狭的翅;花苞片很小,三角形,长约1毫米,极少能达2毫米;花梗和子房长8-16毫米;花紫色;中萼片线形或宽线形,长8-10毫米,宽1.5-2毫米,先端钝,边缘外卷,具不明显的3脉;侧萼片狭卵状长圆形,稍斜歪,长6-7毫米,宽3-3.5毫米,先端钝,亦具3脉;

花瓣丝状,长7-8毫米,宽约0.5毫米,亦具3脉;唇瓣长圆状倒卵形,长约6毫米,宽4.5-5毫米,先端截形并微凹,基部收狭并具2个近长圆形的胼胝体;蕊柱较粗壮,长4-5毫米,上部两侧有狭翅。

果实

蒴果倒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6毫米;果梗长4-7毫米。

花果期

花期2-7月,果期10月。

分布范围

产浙江南部、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林下、溪谷旁、草丛阴处或岩石覆土上,海拔1000-2100米。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主要价值

医药: 【佤药】我然:茎治急性胃痛,慢性结肠炎,肺结核《滇药录》。

医药: 全草(见血清):苦,寒。清热,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咯血,吐血,肺热咳嗽,风湿痹痛,小儿惊风,附骨疽;外用于创伤出血,疮疖肿毒,跌打损伤,皮炎,毒蛇咬伤。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