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侧脉 厘米 叶革质 圆形 绒毛
凹叶瓜馥木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小枝被褐色绒毛。叶革质或近革质,广卵形、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9-26厘米,宽4.5-13厘米,顶端圆形或微凹 中文学名凹叶瓜馥木 拉丁文名Fissistigma retusum 别名头序瓜馥木 门被子植物门...

  • 中文学名凹叶瓜馥木
  • 拉丁文名Fissistigma retusum
  • 别名头序瓜馥木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毛茛目
  • 番荔枝科
  • 番荔枝族
  • 瓜馥木属
  • 分布区域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海南)。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小枝被褐色绒毛。叶革质或近革质,广卵形、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9-26厘米,宽4.5-13厘米,顶端圆形或微凹,基部圆形至截形,有时呈浅心形,叶面仅中脉和侧脉被短绒毛,叶背被褐色绒毛,侧脉每边15-20条,在叶面凹陷,在叶背凸起,网脉明显,与侧脉近垂直网结;叶柄长8-15毫米,被短绒毛,上面有槽。花多朵组成团伞花序,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梗长5-10毫米;几无花梗;萼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花蕾时与花瓣等长,顶端渐尖,外面被短绒毛,内面无毛;外轮花瓣卵状长圆形,长约1.5厘米,外面被短绒毛,内面无毛,内轮花瓣卵状披针形,比外轮花瓣短,基部稍内弯,两面无毛;药隔阔三角形;心皮长1.5毫米,密被绢质柔毛,花柱长圆形,内弯,被柔毛,柱头顶端全缘,每心皮有胚珠4颗,2排。果圆球状,直径约3厘米,被金黄色短绒毛;果柄长1.5厘米,被金黄色短绒毛。花期5-11月,果期6-12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4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地密林中,生于山谷林下,山坡常绿阔叶林中,山坡阔叶林中,山坡密林中。暂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分布范围

产于湖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植物数据

中文种名
凹叶瓜馥木
拉丁学名
Fissistigma retusum (Lev.) Rehd.
植物照片
ColPlants
科名
番荔枝科
采集时间
2009年10月27日
采集地点
湖南省江永县源口镇白俸村白沙源
采集人
黄玉滢、周喜乐
采集样品类型
种子、果实、
生活型
木质藤木、
生态环境
山谷、溪边、
坡向
东坡
地形
山地、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针阔叶林,伴生杉木、山苍子、五节芒、狭翅铁角蕨、夜香牛、狗脊、野桐、栗属
果实颜色
红色
种子颜色
褐色
花期
5-11 月
果期
10-12 月
平均鲜重(kg/m2)
3-5 kg
分布
普遍、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