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罗顿豆为多年生亚热带型豆科牧草,原产于南非,93年从澳大利亚引入我国试种,现主要在湖南、福建北部推广利用。
多年生草本,长30-180厘米。茎匍匐,细柔,节上分枝并生根,无毛或被稀疏毛。小叶3枚,顶生小叶较大;托叶心状卵形至戟形,先端锐尖,具凹缺,长4-10毫米;小叶线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4厘米,宽0.6-1厘米,先端钝圆,具细尖,基部楔形,无毛或微被毛;叶柄长0.6-7.5厘米。花序伞状,甚密集成头状,长1-3厘米;总花梗甚长,长达25厘米,与叶对生;花长约1厘米,几无梗;苞片与小苞片不明显;萼钟形,长3-4毫米,稀被绢毛,萼齿短,阔三角形;花冠黄色,翼瓣窄短,龙骨瓣较长。荚果线形,长7-12毫米,宽2-3毫米,被白色柔毛,先端骤尖或截形;宿存花柱上弯。种子甚小。
本种在世界各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尤其是雨量大于980毫米的滨海环境,广泛用作牧场改良植物,能耐霜冻。是一种含蛋白质很高的优良牧草。用根瘤菌接种,繁殖良好。
分布范围
原产南非。我国台湾有栽培。未见标本。
主要价值
罗顿豆生长季长,几乎为常绿,罗顿豆的适口性极佳,猪、牛、羊、兔均喜食,营养价值好,粗蛋白约20%,粗脂肪4.4%,粗纤维27.3,干物重23.1%。可一年四季为牲畜提供饲草,其匍匐茎节上生根的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早春生长快,能在雨季来临前覆盖地面,使土壤免遭雨冲刷。
由于常绿的特性,使土壤得到全年保护,除是一种优良的护坡植物外,罗顿豆还可作为草坪草,用于城市绿化和观光果园中。
品种特性
1、种子形态:种子米色至黄色或品红色,椭圆或不对称心形,种子很小千粒重仅0.3g。
2、根:罗顿豆的根系特别发达,根瘤多,固氮能力强,年固氮可达150kg/公顷。
3、茎:茎匍匐、细长、光滑无毛
4、叶:掌状三叶,单生或多个簇生在茎节上,每节上有一至多个大叶,中心叶片约1.7cm宽,3.8cm长,其余叶很小,叶片长条形,尖顶,底部略圆,每节上有一对托叶
5、花:总状花序,花密集成单状,每个花束有8~23个小花,花瓣黄色
6、种荚:。果荚长条形,0.8~1.2cm长,荚内种子多且相连,成熟时易迸裂,
耐阴、耐踏、耐瘠、耐酸(最适PH值6-7),不耐高温(生长最适温度为19-24℃),不耐盐碱。喜温凉湿润气候,生长最适温度为19-24C。耐湿,适宜年降雨量大于600-760毫米地区。5月中旬为盛花期,花期长达2个月,每年有春秋两次生长高峰。
栽培管理
1、播种期:春秋,最佳播种期在4月初。
2、播种方法:罗顿豆的建植方式有播种和移栽二种,播种量0.08~0.14kg/亩。
3、田间管理:在红壤上,每亩施尿素3kg,过钙18kg,氯化钾11kg作基肥。罗顿豆耐酸,可不施石灰。由于种子非常小,整地要求非常细,播前拌种根瘤菌CB360,罗顿豆是极度专一共生习性的豆科,专有的根瘤菌CB360不可能存在于末接种的土壤中,如不接种,罗顿豆将生长不良。可撒播,播后不应盖土,但最好用稻草或地膜覆盖以防雨水将种子淋入深层和土壤板结而影响出苗,罗顿豆苗期生长慢,播后八周进入快速生长扩展期,当年主要是营养生长,开花结荚少。罗顿豆可在任何季节移载成活,但最佳移栽期在3~4月,取匍伏根多的茎节移栽,不需另接根瘤菌,施肥量同播种方式,移栽间距视土壤肥力而定,肥土50×50cm,瘦土30×30cm,一般栽后一个月即可封行,如和其它牧草混种,间距可适当加大,当冠高大于15cm时,即可收割。罗顿豆耐酸,耐瘠薄,在pH4.5,末施肥的荒地上也能生长良好。罗顿豆耐荫,在中龄橘园也可种植,自繁速度快,春天移栽间距30×40cm,一个月即可封行,它能和许多禾本科与某些豆科品种如白三叶、苜蓿混播。罗顿豆生物产量高,每年可刈割4~5次,一般施肥水平,鲜草产量可达4000kg/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