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不化 归经 散寒 肺寒 豆蔻
香豆蔻

香豆蔻,中药名。为姜科植物香豆蔻Amomum subulatum Roxb.的种子。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散寒行气,健胃消食之功效。用于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肺寒咳嗽。 中文学名香豆蔻 别名嘎哥拉、尼泊尔豆蔻 门...

  • 中文学名香豆蔻
  • 别名嘎哥拉、尼泊尔豆蔻
  •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纲
  • 芭蕉目
  • 姜科
  • 豆蔻属
  • 香豆蔻
  • 分布区域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入药部位

种子。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肝、胃、大肠经。

功效

散寒行气,健胃消食。

主治

用于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肺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采集时间

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剪下果序,除去杂质,晒干。

形态特性

粗壮草本,株高1-2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7-60厘米,宽3.5-11厘米,顶端具长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两面均无毛;植株下部叶无柄或近无柄,上部叶柄长1-3厘米;叶舌膜质,长约3-4毫米,微凹,无毛,顶端浑圆。总花梗长0.5-4.5厘米,鳞片褐色,穗状花序近陀螺形,直径约5厘米;苞片卵形,长约3厘米,淡红色,顶端钻状;小苞片管状,长3厘米,裂至中部,裂片顶端急尖而微凹;花萼管状,无毛,三裂至中部,裂片钻状;花冠管与萼管等长,裂片黄色,近等长,后方的一枚裂片顶端钻状;唇瓣长圆形,长3厘米,顶端向内卷折,有明显的脉纹,中脉黄色,被白色柔毛;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2毫米,红色;花丝长5毫米,宽3毫米;花药长10毫米;药隔附属体椭圆形,全缘,长4毫米。蒴果球形,直径2-2.5厘米,紫色或红褐色,不开裂,具10余条波状狭翅,顶具宿萼,无梗或近无梗。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300m的阴湿林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药材性状

果实呈长卵形,稍弯曲,一侧平坦,长1.5-2.5cm,直径0.8-1.5cm。表面灰棕色,有明显纵棱和不规则突起,先端有长形管状花萼。果实3室,每室有种子6-12粒,灰棕色,呈不规则多面体。果皮厚,不易撕裂。气微,味微辛。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驱风、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胃肠气胀、食滞、咽喉肿痛、咳嗽、肺结核等症。”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