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具横生的粗壮根状茎,略倾斜。鳞茎近园柱形;鳞茎外皮暗黄色至黄褐色,破裂成纤维状,网状或近网状。叶三棱状条形,背面具呈龙骨状隆起的纵棱,中空,比花序短,宽1.5-8毫米,沿叶缘和纵棱具细糙齿或光滑。花葶圆柱状,具纵棱,有时棱不明显,高25-60厘米,下部被叶鞘;总苞单侧开裂至2裂,宿存;伞形花序半球状或近球状,多花;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4倍,基部除具小苞片外常在数枚小花梗的基部又为1枚共同的苞片所包围;花白色,稀淡红色;花被片具红色中脉,内轮的矩圆状倒卵形,先端具短尖头或钝圆,长(4.5-)5.5-9(-11)毫米,宽1.8-3.1毫米,外轮的常与内轮的等长但较窄,矩圆状卵形至矩圆状披针形,先端具短尖头;花丝等长,为花被片长度的1/2-3/4。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合生部分高0.5-1毫米,分离部分狭三角形,内轮的稍宽;子房倒圆锥状球形,具3圆棱,外壁具细的疣状突起。花果期6月底到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60-2100米的向阳山坡、草坡或草地上。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苏联中亚、西伯利亚地区以及蒙古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叶可食用。
食用建议:野韭可炒食、汤用或作馅。民间常用野韭菜与鲫鱼作汤,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对食欲不振、烦热、尿频有治疗效益,尤其对老人脾胃气弱、食欲减少、羸怠等症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