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60-100厘米,径约5毫米。
叶鞘闭合,被柔毛;叶舌长约2毫米,具缺刻;叶片长30-40厘米,宽4-6毫米,散生柔毛。
圆锥花序开展,长约20厘米;分枝长约10厘米,粗糙,具1-3枚之大型小穗;小穗两侧极压扁,含6-11小花,长15-30毫米,宽8-10毫米;小穗轴节间长约2毫米,粗糙;颖窄披针形,第一颖长10-12毫米,具7脉,第二颖稍长,具7-11脉;外稃长15-20毫米,具11脉,沿脉粗糙,顶端具芒尖,基盘钝圆,无毛;内稃窄小,长约为外稃的1/2,两脊生纤毛;雄蕊3,花药长0.3-0.6毫米。
颖果与内稃贴生,长7-8毫米,胚比1/7,顶端具毛茸。花果期春季5月和秋季9月。
染色体2n=28(KishoreH.1951),42(Stebbins1947a),58(Stahlin1929)。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阴蔽沟边。
生长环境:扁穗雀麦属短期多年生,在长江流域以北表现为一年生或越年生,在以南栽培可生长四年以上。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最适宜生长气温为10-25℃,夏季气温超过35℃即不甚相宜。北京、内蒙古不能越冬,在南方栽培抗冬性较强,贵阳地区1984年春,绝对最低温下降到零下9.7℃,扁穗雀麦仍绿色。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不能耐积水。在亚热带当其逸生于野外时能同一些疏丛型草类及杂类草混生,生于灌丛中的扁穗雀麦分蘖减少,但可同灌丛植物竞相生长,株高达2m以上,穗轴长41.5厘米。扁穗雀麦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性喜肥沃粘重的土,也能在盐碱地及酸性土壤里良好生长。
分布范围
华东、江苏、台湾及内蒙古等地有引种栽培。常作短期牧草种植,牧草产量较高,质地较粗。原产美洲,各国广泛引种。
繁殖方法
在北京春播,4月上旬播种,6月下旬抽穗,8月上旬种子成熟,生育期约122天,在北方多为春播,在南方春秋均可播种,贵阳秋播生育期为220天,春播者每年可收割两次,亩产鲜草2000千克,种子收量50千克左右;秋播者可收割3-4次,亩产鲜草2500-3000千克,可收两次种子,折亩产种子可达125千克。种子千粒重11g,每斤种子约5万粒,种子与皮壳比为1:0.24,一般每穗结子70-80粒,成熟种子易脱落。
栽培技术
扁穗雀麦较易种植,长江流域以南冬季温暖地区可以秋播,一般一次播种可利用2-3年;北京、青海、内蒙古等冬季寒冷地区可春播,利用1-2年。每亩播种量1.5-2千克,条行距15-20厘米,播深3-4厘米,播后盖压。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和适当浇水施肥,尤其追施氮肥,可大幅度提高产草量和改善品质。
主要价值
常作短期牧草种植,牧草产量较高,质地较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