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boehmerialongispicasteud 圆形 基部 或近 线麻
野线麻

野线麻是一种药材,为荨麻科植物长叶苎麻的根或全草,具有清热祛风、解毒杀虫等功效。 中文学名野线麻 拉丁文名BoehmerialongispicaSteud 分布区域分布于华东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 中文学名野线麻
  • 拉丁文名BoehmerialongispicaSteud
  • 分布区域分布于华东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基本信息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longispicaSteud.[B.grandifoliaWedd.]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1-1.5m。基部圆形,上部四棱形,被白色短伏毛。叶对生;叶柄长3-8.5cm;叶片坚纸质,宽卵形或近圆形,长7-16cm,宽5-12cm,先端长渐失或不明显三骤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边缘生粗锯齿,上部的齿常重出,上面粗糙,生短糙伏毛,下面沿网脉生短柔毛。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之下;雌花序长达20cm,雌花簇密集,直径约3.5mm。瘦果狭倒卵形,被白皮细毛,上部较密。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沟边或林绿。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产品说明

性状

性状鉴别根较粗壮,直径约1cm。淡棕黄色,表面有点状突起和须根痕。质地较硬,断面淡棕色,有放射状纹。茎细,长1-1.5m,茎上部带四棱形,具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宽卵形,长7-16cm,宽5-12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部常具重锯齿,两面有毛;叶柄长3-8.5cm。茎上部叶腋有穗状果序果实狭倒卵形,表面有白色细毛。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长叶苎麻根中含大黄素(emo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acid),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acid),具16~22个碳原子的长链饱和脂肪酸,一种羟基脂肪酸酯及两种不饱和脂肪醇。其瘦果的油中含以亚油酸(linoleicacid)为主的脂肪酸。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祛风;解毒杀虫;化瘀消肿。主风热感冒;麻疹;痈肿;毒蛇咬伤;皮肤瘙痒;疥疮;风湿痹痛;跌打肿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

《中华本草》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