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草本,无毛;块茎球状,灰白色, 径3-20毫米,从块茎上长出数条茎。茎肉质,2- 15(-30)厘米,疏生钟乳体,常有分枝。叶形多变:卵形、椭圆形、菱形、倒卵形或 近圆形,长0. 5-2厘米,宽0.3-1.2厘米,先端钝圆、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浅 心形,稀宽楔形,边缘有数枚钝锯齿或不等的钝裂齿,或全缘,钟乳体条形,长0.3-0.4 毫米,基出(稀离基出)3 (-5)脉,其侧出的二条近直伸,达近先端边缘处常消失,侧 脉1-3对,不明显;叶柄长2-10毫米;托叶三角形,长约1毫米。雌雄同株或异株; 花序头状,有时聚伞总状,常成对生于叶腋,雄花序梗长1-3.5厘米,雌花序梗长0.2- 2厘米。雄花具梗,在芽时长约1.5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裂片先端有短尖头, 外面近先端有短角突起;雄蕊4;退化雌蕊小,长圆形。雌花近无梗,长0.6毫米;花被 片3,不等大,中间生的一枚最长,长圆形,近先端处有短角;退化雄蕊小,长圆形。瘦 果狭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微扁,长约0.8毫米,光滑,有时疏布条形钟乳体。花期5- 6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 200-5 400米的林下潮湿长苔藓的腐殖质土或石 上,有时生屋旁墙上。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藏南部、四川康定以西和云南西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和印度北部有分布。
本种提示
本种生长于中山至高山地带,形态变异颇大,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变异趋势是:植 株由高大渐变矮小,分枝多至不分枝;叶边缘具裂齿、钝锯齿至全缘;花序梗逐渐变短, 分枝多至不分枝。但本种具球状块茎、花序头状、瘦果长圆形等稳定的性状,可以同其 他种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