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植株近无毛。根粗壮,木质化,直径可达4厘米。茎斜升攀援,具棱,偶数羽状复叶,长5-15厘米,近无柄;顶端卷须有2-3分支;托叶半箭头形,2深裂,有3-5齿;小叶3-6对,椭圆形或长圆卵形,长1.6-3厘米,宽0.9-1.6厘米,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全缘,微被柔毛,后渐脱落;侧脉较密与中脉联接,直达边缘波形相连。总状花序与叶近等长;花15-30朵密集着生于总花序轴上部,小花梗长约0.25厘米;花冠蓝紫色,稀紫色,花萼斜钟状,萼齿三角形或披针状三角形,下面2齿较长;旗瓣长圆形或近倒卵形,长约1厘米,宽约0.6厘米,先端微凹,翼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较短;子房无毛,胚珠1-6,子房柄短。荚果菱形或近长圆形,长1.5-2.5厘米。种子1-5,扁圆形,种皮黑褐色,种脐细长。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50米湖滨、林缘、山坡、草地、灌丛。
分布范围
产东北、内蒙古、山西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朝鲜、日本、蒙古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周围。
主要价值
可作饲料。东北民间用本种代替透骨草供药用。
变型
三河野豌豆(变型)(内蒙古植物志)
f. alba Ohasi et Tateishi in Journ. Jap. Bot. 52 (1): 106. 1977.——Vicia amurensis Oett. f. sanheensis Y. Q. Jiang et S. M. Fu in 内蒙古植物志 ed. 2, 3: 372, 673. 1989.
与原变型区别在于花白色。
产黑龙江、内蒙古。生于森林草原石质山坡或林缘、草地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