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密节坡 小叶 托叶 无毛 毫米
密节坡油甘

:密节坡油甘 分布:广东,香港 形态描述: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茎纤细,多分枝,无毛;茎上部各节紧缩成头状。叶具小叶3—6对;托叶披针形,长10毫米 中文学名密节坡油甘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 中文学名密节坡油甘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蔷薇目
  • 亚目蔷薇亚目
  • 豆科
  • 亚科蝶形花亚科
  • 合萌族 合萌亚族
  • 坡油甘属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茎纤细,多分枝,无毛;茎上部各节紧缩成头状。叶具小叶3-6对;托叶披针形,长10毫米;叶柄长2-4毫米,叶轴上稀被长硬毛;小托叶线形;小叶近无柄,薄纸质,长圆形,长6-12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圆,两侧近平行,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薄被淡黄色贴伏的长硬毛;侧脉每边5条,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长约10毫米;花多朵密集;花梗短;小苞片膜质,卵圆形;花萼硬纸质,有纵脉纹,长6-8毫米,有刺毛;花冠黄色,较萼长1倍,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近等大,具瓣柄,比旗瓣小;子房具短柄,被毛。荚果具4-6荚节,膨胀并有乳头状凸起。花、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400米的山地、山谷和路旁的沙土地。

分布范围

产自广东(新丰、云浮、德庆)。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澳大利亚北部亦有分布。

主要价值

全草:用于肝炎,肺痨,肾虚,咳血,衄血,目赤肿痛,乳痈,烧、烫伤,跌打损伤。(来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