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全缘 棕色 毫米 铁角 鳞片
三翅铁角蕨

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2毫米,先端密被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厚膜质,褐棕色或深褐色而有棕色狭边,全缘。孢子囊群椭圆形,长1-2毫米,锈棕色,斜向上,生于上侧小脉,位于主脉与叶...

  • 中文学名三翅铁角
  • 拉丁文名Asplenium tripteropus Nakai
  • 蕨类植物门
  • 蕨纲
  • 亚纲薄囊蕨亚纲
  • 真蕨目
  • 铁角蕨科
  • 铁角蕨属
  • 分布区域广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安徽南部、浙江

形态特征

叶簇生;叶柄长。3-5厘米,粗1-1.3毫米,乌木色,有光泽,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三角形,在上面两侧和下面的棱脊上各有1条棕色的膜质全缘阔翅,质脆,通常叶片脱落而柄宿存;叶片长线形,长12-28厘米,中部宽1-2.5厘米,两端渐狭,一回羽状;羽片23-35对,对生或上部的互生,平展,无柄,中部羽片同大,长5-13毫米,宽2-7毫米,椭圆形,浑圆头,基部不对称,上侧近平截并略呈耳状,与叶轴平行覆盖叶轴,下侧楔形,边缘除基部为全缘外,其余均有细钝锯齿;中部各对羽片相距3-6毫米,彼此疏离,下部数对羽片向下逐渐远离并缩小,渐变为圆形、卵形或扇形。叶脉羽状,两面均不可见,小脉纤细,二叉,斜向上。叶纸质,干后草绿色或褐绿色;叶轴乌木色,有光泽,光滑,三角形,在上面两侧及下面的棱脊上各有1条棕色的膜质全缘阔翅,叶轴向顶部常有1-2(-3)个被鳞片的腋生芽胞,能在母株上萌发。染色体2n=144。

生长环境

生林下潮湿岩石上或酸性土上,海拔400-1350米。

分布范围

广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天目山)、江西(井冈山、武功山、南丰、崇义)、福建(崇安)、台湾、湖北(利川、合丰、来凤、巴东、竹溪、宣恩、兴山、房县)、湖南(衡山、慈利、永顺、桑植)、四川、贵州(印江、独山、江口、松桃、黄平)、云南(贡山、怒江上游)。日本、朝鲜及缅甸北部也广泛分布。模式标本产地:日本(和歌山县)。

主要价值

【药名】:三翅铁角蕨

【来源】:为蕨类植物药铁角蕨科植物三翅铁角蕨的全草。

【功效】:舒筋活络。

【主治】:用治腰痛。

【性味归经】:微苦,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3-9克;亦可外用。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区别

本种形体颇近铁角蕨A.trichomanesL.,但较大,叶柄和叶轴为三角形,上面不具阔纵沟,每个角上有1条棕色膜质阔翅,叶轴向顶部有1-2个腋生芽胞,极易区别。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