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厘米 基部 胡椒 齐头
齐头绒

齐头绒,草本植物,产河口、蒙自、麻栗坡、勐腊,生于山谷林下,分布于广西南部及广东、海南等地。  中文学名齐头绒 拉丁文名Zippelia 别名野胡椒,藤子毕拨 门种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木兰亚纲 目胡椒...

  • 中文学名齐头绒
  • 拉丁文名Zippelia
  • 别名胡椒,藤子毕拨
  • 种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木兰亚纲
  • 胡椒目
  • 胡椒科
  • 分布区域广西南部及广东、海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老挝及越南北部。

形态特征

湿生草本、直立,高50—100厘米

茎有纵棱,基部具不定根;

托叶环存在。叶纸质,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0—12厘米,宽6—9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偏斜,心形,背面具鳞片,基出脉5—7条,在背面凸起,于边缘网结;叶柄长3.5—5厘米,基部抱茎。

总状花序生于顶部叶腋内,松散,长10—11厘米;

花淡黄色,基部具苞片1,长、宽约1毫米;单被花,花被片5—6,长圆形,长2—3毫米,宽约1毫米;

雄蕊多数,10—20;子房长圆形,长3—4毫米,宽1毫米,柱头3—5裂。

果圆球形,直径6—7毫米,黑色,被有放射状锚状勾毛。花期5月,果期7月。

无毛草本,高40-80厘米;

茎、枝具粗纵纹,有明显环状托叶痕,基部数节常生不定根。

叶膜质,密生透明腺点,阔椭圆形、卵状长圆形或卵形,长8-14厘米,宽5-8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深或浅心形,常不对称而具2耳;

叶脉5-7条,基出,干时带白色,在背面显著凸起,网状脉明显;

叶柄长2-5厘米,基部具鞘;托叶膜质,半透明,长椭圆形,长8-25毫米,顶端锐尖。

总状花序远短于总花梗,连总花梗长15-30厘米;花向顶部渐疏,长1-2毫米;

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稍短;苞片卵形,基部贴生于花序轴上,勺状,长1.2-1.5毫米;雄蕊黄白色,连花丝长不足1毫米;

心皮合生,子房卵形,绿白色,长1-2毫米,柱头卵状披针形。

果球形,具柄,直径约5毫米,锚状刺毛长约1.5毫米。花期5-7月。

齐头绒ZippeliabegoniaefoliaBlumeinRoem.etSchult.Syst.Veg.7:1614.1830;C.Y.WuetW.T.WanginActaPhytotax.Sinica7:193.1958;陈焕镛等,海南植物志1:337.图167,196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341.图681,1972.——ZippelialappaceaBenn.inPl.Jav.Rar.76.t.16,1838.——PiperzippeliaC.DC.inDC.Prodr.16:256.1868.——PiperlappaceumC.DC.inLecomte,Fl.Gen.Indo-Chine5:68.1910.——Piperbegoniaefolium(Blume)Quis.inPhilip.Journ.Sci.43:189.1930.——CircaeocarpussaururoidesC.Y.WuinActaPhytotax.Sinica6:223.1957.无毛草本,高40-80厘米;茎、枝具粗纵纹,有明显环状托叶痕,基部数节常生不定根。叶膜质,密生透明腺点,阔椭圆形、卵状长圆形或卵形,长8-14厘米,宽5-8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深或浅心形,常不对称而具2耳;叶脉5-7条,基出,干时带白色,在背面显著凸起,网状脉明显;叶柄长2-5厘米,基部具鞘;托叶膜质,半透明,长椭圆形,长8-25毫米,顶端锐尖。总状花序远短于总花梗,连总花梗长15-30厘米;花向顶部渐疏,长1-2毫米;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稍短;苞片卵形,基部贴生于花序轴上,勺状,长1.2-1.5毫米;雄蕊黄白色,连花丝长不足1毫米;心皮合生,子房卵形,绿白色,长1-2毫米,柱头卵状披针形。果球形,具柄,直径约5毫米,锚状刺毛长约1.5毫米。花期5-7月。产于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南部及广东海南。生于山谷林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及越南北部也有。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林下,海拔580—1100米。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南部及广东海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及越南北部也有。

产河口、蒙自、麻栗坡、勐腊;分布于广西南部及广东、海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及越南北部也有。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