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花茎丛生,直立或上升,高10-30厘米,被白色绒毛及稀疏长柔毛,老时脱落。
基生叶为羽状复叶,亚革质,有小叶3-5对,稀达8对,间隔0.5-1.8厘米,连叶柄长3-25厘米,稀达30厘米,叶柄被白色绒毛及稀疏长柔毛;小叶对生稀下部小叶互生,卵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0.5-3厘米,宽0.4-1.5厘米,边缘羽状深裂几达中脉,基部小叶小,掌状或近掌状,分裂,裂片长椭圆形,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圆钝或急尖,上面绿色,被稀疏长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边缘平坦或稍微反卷,沿脉伏生白色长柔毛及绒毛;茎生叶无或极不发达,呈苞叶状,掌状或羽状3-5全裂;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茎生叶托叶亚革质,绿色,卵披针形,下面密被白色绒毛。
聚伞花序疏生,花梗长1-1.5厘米,有对生小形苞片,外被稀疏柔毛;花直径 0.8-1厘米;萼片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副萼片狭窄,披针形,比萼片短或,几等长,外面被白色绒毛和稀疏长柔毛;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圆钝或微凹,比萼片长 0.5-1倍;花柱近顶生,基部稍微膨大,柱头稍扩大。
瘦果卵圆形,成熟后有皱纹。
花果期4-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3600米的干旱山坡、黄土丘陵、草地及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自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
主要价值
西山委陵菜为低矮下繁牧草,根蘖繁殖能力较强,因而适合放牧利用,并具有较强的耐牧性能。
其适口性因生长阶段而异,春季萌发阶段,为各类家畜所喜食,随着继续生长,其适口性减弱,而进入枯草期,适口性又有所增强,为山,绵羊,马,牛,驴所喜食。
西山委陵菜的营养价值较好。生长前期粗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依生长发育阶段呈递减趋势,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也较高(表141—1)。西山委陵菜的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较低。可消化粗蛋白质,消化能,代谢能含量见表141—2。除供饲用之外,西吐I委陵菜含花粉较多,为良好的蜜源植物,对蜂群繁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种提示
本种在小叶形状、小叶片分裂宽窄及大小上变化较大,这些变化甚至不少表现在同一株植物上,但本种花茎、花梗、叶柄及叶下面和萼片外面均密被白色绒毛及稀疏长柔毛,叶质地较厚,小叶片深裂,茎生叶极不发达等特点可与其近缘种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