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卵形 小叶 或近 高山 黄耆
高山黄耆

高山黄耆(学名:Astragalus alpinus)为豆科黄芪属的植物。分布于欧洲、俄罗斯、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至2,20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中文学名高山黄耆 ...

  • 中文学名高山黄耆
  •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杜鹃花目(Ericales)
  • 蝶形花科
  • 紫云英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植株被白色和黑色单毛。

茎上升或近直立,常自下部分枝。

奇数羽状复叶,具9-11对小叶;托叶与叶柄离生,彼此基部合生,卵形或卵状三角形,渐尖,长3-5毫米,常具缘毛;小叶长圆状卵形,卵形或近椭圆形,长8-16毫米,宽3-7毫米,基部圆形,先端钝、圆形或微凹,全缘,表面近无毛,背面具白色伏毛。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与叶近等长,花8-19朵,密集于总花梗顶端,花序长1.5-2.5(3)厘米;苞小,卵形,比花梗短,有时近等长,有睫毛;花梗长约1毫米,密被黑色毛或混有少数白毛;萼钟形,长约3毫米,密被黑色毛,有时混有少数白毛,萼齿披针形,比萼筒短;花冠蓝紫色或天蓝色,长8-9毫米,旗瓣椭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比旗瓣及龙骨瓣短,顶端近全缘,基部具长的耳及细长爪,龙骨瓣与旗瓣近等长;子房有柄,密被毛。

荚果半椭圆形,长9-12毫米,有柄(柄与萼等长或有时超出萼),密被黑色毛,有时混生少数白毛,顶端具短喙,内具窄的隔膜,成不完全2室。

花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产天山。生于海拔1800-2200米的山坡草地。

分布范围

北美、原苏联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可作饲料。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