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分生孢子 白粉病 萌发
防治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菌对湿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

小麦白粉病菌对湿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小麦白粉病菌内生理分化现象十分明显,国内已鉴定出生理小种70多个。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

简介

小麦白粉病菌对湿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0~100%均可萌发,一般湿度越大,萌发率越高,但在水滴中萌发率则下降。分生孢子在0.5—30cc均可萌发,以10~10cc最为适宜。直射阳光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因此在植株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或阴天时发生较重。分生孢子不耐高温,夏季寿命很短,一般只有4d左右。在10~2occ下,子囊孢子形成、萌发和侵入都较适宜。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的寄主组织上生长发育。小麦白粉病菌内生理分化现象十分明显,国内选用9个鉴别寄主并采用8进制编码命名生理小种,已鉴定出生理小种70多个。

发病症状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

发病原因

有以下3种原因:

1气候条件。小麦白粉病菌是专性寄生菌,必须在活的寄主组织上才能生长发育,病菌分生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扩大再侵染。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秋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5~6月份为暴发流行期。在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温度不高于25cc,其分生孢子均可萌发。适宜温度10~l8cc。在18。C左右,相对湿度在80%~97%之间时易发生。相对湿度越高,分生孢子萌发率也越高,病害发生就越严重。一般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是白粉病严重流行的主要生境条件。

2栽培管理。多种栽培管理措施对小麦白粉病流行有不同程度影响。在病菌越夏地区秋播,小麦早播田较迟播田发病重;在平原地区群体过大较群体合理的田块发病重;不合理施肥会加重病害发生,高肥水特别是偏施氮肥田块,病害发生较重。小麦生长后期大量施氮肥,发病也严重。

3品种抗性。由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抗性丧失,使小麦品种普遍都不抗病,也是近年白粉病日趋严重的原因。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②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期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⑤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使用12.5%黑白立消20毫升,或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

LTR R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