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白粉病对黄芪的危害非常大,严重时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减产。
一、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为害黄芪叶片,初期叶两面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整个叶片被一层白粉所覆盖,叶柄和茎部也有白粉。受害植株往往早期落叶,产量受损。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约可达40%以上。黄芪荚果和茎秆也可受害。
二、发病规律:
病菌产生闭囊壳,在病残组织上越冬。第二年夏季温湿度适宜时,闭囊壳内的子囊孢子冲出囊壳而广泛传播,造成初次浸染。病原菌在寄主的发病部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空气传播,进行二次浸染。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靠空气传播。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和浸染,而干燥的气候又有利于分生孢子传播蔓延。栽培管理粗放、施肥浇水不当,尤其是施用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菌丝可在黄芪芽上越冬,翌年也可致病,一直为害到收获。
黄芪白粉病防治方法可以参考以下:
一、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肥比例配合适当,不要偏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导致抗病性降低。
二、生长期发病,可用药剂防治。
1、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2、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喷雾。
3、50%硫黄悬浮剂2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4、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用以上任意一种剂或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实行轮作,不要与豆科植物和易感染此病的作物连作。